-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董洪昌 主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精神心理
-
你好,面癱最佳的治療時期還是發現面癱一周~兩周之間為最好,此時病情不太嚴重,治療恢復也比較快,發現面癱要及時治療,中醫認為面癱是:氣血虧損,正氣不足導致內外不固,陽明、少陰脈絡空虛,風邪乘虛而入,中于脈絡,致經氣痞塞,氣血阻滯,經脈失于濡養。 肌肉縱緩不收,風邪中左側側向右斜,風邪中右側右側向左斜,痰濁瘀血壅塞脈絡、氣血循行受阻,筋脈馳縱,導致口眼歪斜,中風,中醫遵循本病發生發展的機理,從整體觀出發,通過滋補肝腎,調理脾胃,以本質扭轉本病的發展機理,從而也能達到治本之目的。中醫在面癱的治療上也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有大量成功的病例。另外,面癱需早發現早治療,治療越早恢復越快,對病情越有利,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咨詢!
2016-10-30 16:39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宋長輝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全科
-
面癱的治療時機較為關鍵,一般來說,發病后的早期階段,如發病后的 1 - 2 周內,是治療的重要時期。這期間及時有效的治療能提高恢復效果,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中醫治療等。 1. 早期治療的重要性:發病初期,面神經炎癥水腫明顯,此時及時干預,可減輕神經損傷。 2.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能減輕炎癥和水腫;阿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癱;甲鈷胺等營養神經藥物,促進神經修復。 3. 物理治療:如超短波透熱療法、紅外線照射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4. 中醫治療:針灸有助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中藥調理可根據個體情況辨證論治。 5. 康復訓練:包括面部表情肌的訓練,如抬眉、閉眼、鼓腮等,能防止肌肉萎縮。 總之,面癱患者應盡早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積極配合治療和康復訓練,以促進面部功能的恢復。
2024-12-18 02:5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祝剛 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根據你的情況分析 面癱的最佳治療時間段是一個月以內。 如果有錢,可以在前兩周注射神經生長因子“恩經復”,有助于盡快恢復并且減小后遺癥。 這段時間除了用針灸和電療,應該配合西藥激素和神經營養劑(甲鈷胺)用足一個月。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4-01-04 23:1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面神經麻痹又稱“面癱”,“口眼歪斜”,是神經內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癥狀為突然一側面肌癱瘓,眼皮不能閉合,流淚,面部表情動作消失,說話發音不清,吃飯時漏飯,漏水,額紋消失,不能做皺眉,皺額,鼓腮,示齒和吹口哨等動作,鼻唇溝變淺.患者閉眼時,患側眼球轉向外上方,常露出白色鞏膜.風濕,中耳炎,腦部疾患及風邪侵襲,突受寒涼等均可引發本病.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本病多由脈絡空虛,風寒侵襲,以致經氣阻滯,氣血不和,瘀滯經脈,而導致經絡失于濡養,肌肉縱緩不收,而發生本病.可用“三白五蟲湯”治療面神經麻痹,屢用屢驗,一般服藥10~15劑即可治愈.患者不妨一試.藥物組成: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蠶15克,蟬蛻15克,炒地龍15克,全蝎10克,防風10克,川芎10克,鉤藤20克,黃芪30克,蜈蚣(另包)2條.用法:上藥除蜈蚣外,水煎兩次對勻,早晚分服,每日1劑.蜈蚣放瓦上焙焦,研為細末,分2次用藥湯沖服.“三白五蟲湯”選用防風,白芷,白附子,鉤藤可祛風散寒,增加組織代謝,減輕炎癥和水腫,促進血液循環暢通;一般也可吃中草藥牽正散的.
2013-11-21 15: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不要盲目的求醫,盲目的求醫會錯過最適合的治療時間,更甚至加重病情,所以治療選擇最有效的產品,在最佳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患者積極配合,會達到較高的治愈率和理想的療效。建議選用乾正康,能夠快更好的幫您治愈面癱。
2013-11-16 15:1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起病一周內。
2013-11-15 15: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