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老年癡呆癥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遺傳因素、腦部疾病影響、生活方式、基礎疾病以及心理因素等。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身體稍有不適即應就醫,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進行治療。
2019-01-24 11:20
1.遺傳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老年癡呆癥患者,其親屬患病的風險相對較高。
2.腦部疾病影響:如腦外傷、腦炎等腦部疾病,可能損傷大腦神經細胞,增加患病幾率。
3.生活方式:長期吸煙、酗酒,缺乏運動,睡眠不足,長期處于高壓力狀態等不良生活方式會影響大腦功能。
4.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會影響血管健康,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增加老年癡呆癥的發病風險。
5.心理因素:長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可能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
總之,老年癡呆癥的發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積極預防基礎疾病,定期進行體檢,如有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連祥 副主任醫師
麗水市中心醫院
三級甲等
泌尿外科
-
老年癡呆癥發病常很隱匿.不為人們所注意.因此.正確認識癡呆早期癥狀.使病人得到及時治療.延緩進展.就顯得非常重要. 癡呆早期記憶障礙表現很突出.病人容易忘事.丟三拉四.初期表現為對近事的遺忘.如對幾小時前剛吃過菜的已不能回憶.隨著病情加重.遠事記憶也受影響.如不能回憶過去的經歷.有的病人表現為情感障礙.早期有情緒不穩定.感情脆弱易流淚.遇事抑郁愁悶.為小事焦躁不安.害怕恐懼等.一些病人有認知障礙.開始可有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分散.說話重復.優柔寡斷下不了決心.與以往的精明強干形成鮮明的對比.有些病人有心理障礙.由于記憶力減退.不知道東西放在何處.總懷疑有人偷他的東西.有的病人感到軀體不適到處求醫檢查.雖未查出異常.但仍感到痛苦.患者性功能低下.常懷疑配偶有外遇.為此家庭常吵鬧不和.少數病人有行為障礙.一反常態變得過分節儉.到處收集廢品.一些病人把自己畫的簡單草圖比作為名家所畫.備所珍藏.有些病人到了新環境經常走錯家門. 上述早期癥狀.非同時出現.一旦有類似癥狀發生.應立即到專科醫院進行心理咨詢.進行必要的心理測試和神經系統檢查.以利于早期診斷. <二>.怎樣預防老年癡呆癥的發生: 老年性癡呆的預防要從中年開始做起.因為老年性癡呆能如在癡呆前期或癡呆初期被發現.并在生活上采取相應措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是完全可以控制其發展的.并且可以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向好的方向轉化.從近年研究的結果看.預防老年癡呆發生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幾個方面: 避免腦動脈硬化及腦血栓等疾病的發生.以防止因腦供血不足而導致老年癡呆 動脈硬化是老年癡呆癥的主要[敵人".調節膳食.少吃食鹽.并開展適宜的體育活動.有助于防止動脈硬化. 注意智力訓練.勤于動腦.以延緩大腦老化 研究顯示.常做用腦且有趣的事情.可保持人的頭腦靈敏.鍛練腦細胞反應敏捷.而整日無所事事.則患老年癡呆癥的比例較高.老年人應保持活力.多用腦.如多看書.多學習新鮮事物,培養業余愛好.可活躍腦細胞.防止大腦老化,應注意廣泛接觸各方面的人.如和朋友聊天.打麻將.下棋等.都可刺激神經細胞活力. 加強精神調養 人們常說:[笑一笑.十年少".注意保持樂觀情緒.也就是說.要寧靜無懼.恬淡虛無.與世無爭.知足常樂.清心寡欲.做到外不受物欲的誘惑.內不存情感的激擾.這樣才能有助于健康不衰. 注意維持人際關系.避免長期陷入憂郁狀態 因為憂郁是老年人患癡呆癥的危險因素.因此要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腦組織功能的損害,另外.維持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強抗病能力.
2012-07-29 14: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明清 副主任醫師
紹興市立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內一科
-
阿爾茨海默病所謂的老年癡呆癥。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致死性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性減退,并有各種神經精神癥狀和行為障礙。患病率研究顯示,美國在2000年的阿爾茨海默病例數為450萬例1。年齡每增加5歲,阿爾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數將上升2倍,也就是說,60歲人群的患病率為1%,而85歲人群的患病率為30%2。 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包括:神經保護療法、膽堿酯酶抑制劑、采用非藥物干預和精神藥理學藥物減少行為障礙、健康維護活動、臨床醫師與家庭成員及照看病人的其他人員聯合。
2012-07-29 12:1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