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田彥素 醫師
江蘇靖江市太和醫院
一級甲等
婦科
-
神經性皮炎的癥狀主要包括皮膚瘙癢、苔蘚樣變、皮膚干燥、抓痕、色素沉著等。 1. 皮膚瘙癢:這是神經性皮炎最常見且突出的癥狀,多為陣發性劇烈瘙癢,尤其在夜間更為明顯。 2. 苔蘚樣變:皮膚逐漸增厚、粗糙,紋理加深,形成類似苔蘚的外觀。 3. 皮膚干燥:患處皮膚失去水分,變得干燥、脫屑。 4. 抓痕:由于瘙癢難耐,患者反復搔抓,導致皮膚出現抓痕、血痂。 5. 色素沉著:長期的炎癥刺激可能引起皮膚色素沉著,使患處膚色加深。 總之,神經性皮炎的癥狀較為典型,當出現上述癥狀時,應及時就醫。治療方法包括避免搔抓、注意皮膚保濕、使用外用藥物(如糖皮質激素軟膏、他克莫司軟膏等)以及口服抗組胺藥等。同時,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精神緊張和焦慮。
2024-12-19 00:1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以瘙癢和苔蘚樣病變為特征的慢性皮膚病,治療方法雖多,但復發率高。中醫認為,該病多為濕熱邪毒侵襲所為,當以清熱利濕,活血散結為治,外治法直接作用于局部,能較好地發揮治療作用。中成藥外治法先將皮損處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洗后涂敷硫磺軟膏,然后將消毒紗布外敷包扎,每日換藥1次,兩周為1療程,一般輕者1個療程即可治愈,重者2~3個療程可見明顯療效,或局部常規清洗后拭干,而后將傷濕止痛膏均勻貼于患處,抹平,3~4天換藥1次。輕者12~20日后可愈,皮損厚者約16~30日可愈。為縮短病程,可先在患處抹上水楊酸酒精或激素類軟膏,然后再貼敷。敷藥療法吳茱萸5克,硫磺10克,共研細末,加凡士林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連續3~5周。或露蜂房1個,明礬30克,甜酒250克。將蜂房與明礬共研細末,放入甜酒中,煮成糊狀。局部常規消毒后,用棉簽蘸藥外搽患處,每日2~3次,連續3~5周。 藥醋療法苦參200克,陳醋500毫升,密封浸泡5~7天。使用時局部常規消毒后用棉簽蘸藥外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7~10天。或黃柏50克,食用醋精200毫升,密封浸泡5~7天。使用時局部常規消毒后用棉簽蘸醋液外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7~10天。研究發現,高濃度醋酸的脫水作用可使患部皮膚萎縮,患處呈現灰白色,隨著角質的剝脫和溶解,患處苔蘚樣鱗屑會逐漸脫落。藥酊療法徐長卿、苦參各50克,75%酒精適量,密封浸泡5~7天。使用時局部常規消毒后用棉簽蘸藥外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7~10天。或活蟾蜍1只,95%酒精300毫升,密封浸泡兩周,去除蟾蜍,取液備用。局部常規清洗后,用棉簽蘸藥外搽患處,每日1~3次,以愈為度。藥浴療法蒼耳子、白癬皮、蛇床子各30克,荊芥、防風、川椒、薄荷、苦參、明礬各10克,加水適量,煎取100毫升,用消毒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2~3次,每劑藥可用兩天,連續7~10劑。
2014-01-10 19: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病情分析:治療神經性皮炎,當然首先應該解除可能發生的病因。不吃刺激性食物,不能搔抓,忌用熱水及肥皂洗擦。局部涂擦神經性皮炎藥水,或含有皮質激素的軟膏,貼用膚疾靈或特美膚涂膜,皆有效果。指導意見:嚴重的病人,局部可用深度X線照射,或用同位素90鍶貼敷,皆有效果。如局部有紅腫,則需用抗生素治療。
2014-01-08 19:3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皮膚功能障礙性疾病,具有明顯的皮膚損害。多發生在頸后部或肘、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等。常成片出現,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頂丘疹,皮膚增厚,皮脊突起,皮溝加深,形似苔蘚。常呈淡紅或淡褐色。劇烈搔癢是其主要的癥狀。如全身皮膚有較明顯損害者,又稱之為彌漫性神經性皮炎。中醫認為:此病主要以內因為主,由于心緒煩擾,七情內傷,內生心火而致。初起皮疹較紅,瘙癢較劇,因心主血脈,心火亢盛,伏于營血,產生血熱,血熱生風,風盛則燥,屬于血熱風燥。病久,皮損肥厚,文理粗重,呈苔蘚化者,此因久病傷血,風盛則燥,屬于血虛風燥。 1.精神因素 目前認為是發生本病的主要誘因,情緒波動、精神過度緊張、焦慮不安、生活環境突然變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復。 2.局部刺激 如衣領過硬而引起的摩擦,化學物質刺激、昆蟲叮咬、陽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誘發本病的發生。 3.其他因素 胃腸道功能障礙、內分泌系統功能異常、體內慢性病灶感染而致敏,也可能成為致病因素。 臨床癥狀: 1.本病初發時,僅有瘙癢感,而無原發皮損,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膚逐漸出現粟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圓形或多角形,堅硬而有光澤,呈淡紅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因有陣發性劇癢,患者經常搔抓,丘疹逐漸增多,日久則融合成片,肥厚、苔蘚樣變,表現為皮紋加深、皮嵴隆起,皮損變為暗褐色,干燥、有細碎脫屑。斑片樣皮損邊界清楚,邊緣可有小的扁平丘疹,散在而孤立。皮損斑片的數目不定,可單發或泛發周身,大小不等,形狀不一。 2.神經性皮炎好發于頸部兩側、頸部、肘窩、腘窩、骶尾部、腕部、踝部,亦見于腰背部、眼瞼、四肢及外陰等部位。皮損僅限于一處或幾處為局限性神經性皮炎;若皮損分布廣泛,甚至泛發于全身者,稱為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3.自覺癥狀為陣發性劇癢,夜晚尤甚,影響睡眠。搔抓后引致血痕及血痂,嚴重者可繼發毛囊炎及淋巴炎。 4.本病為慢性疾病,癥狀時輕時重,治愈后容易復發。 鑒別診斷:. 慢性濕疹因可出現苔蘚化,皮膚浸潤肥厚及劇癢,需和神經性皮炎相區別。區別為慢性濕疹多由急性濕疹轉化而來,在經過中有滲出傾向。 2.扁平苔蘚和神經性皮炎相同之處為圓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自覺瘙癢。區別為前者扁平丘疹較后者大,為紫紅色,有蠟樣光澤,可見wicknam紋。同形反應好發于前臂、小腿伸側、軀干等處,此外黏膜損害(如頰黏膜和龜頭處損害)。組織病理有特異性。 3.銀屑病發生于小腿伸側及頭皮的慢性限局性肥厚性銀屑病,皮損基底呈淡紅色或暗紅色浸潤,上被銀白色鱗層,剝離后可見薄膜現象及點狀出血,全身其他部位常見有銀屑病損害,患者自覺不癢或輕微瘙癢,組織病理有診斷價值。 4.瘙癢病多見于老年人,常與季節有關,皮損為繼發性。 5.皮膚淀粉樣變皮損呈高粱至綠豆大棕褐色堅硬丘疹,有時皮疹沿皮紋呈念珠狀排列,組織病理上淀粉樣蛋白沉積具有特征性改變。 首先是明確診斷,再用藥。
2014-01-07 19:3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楠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治療神經性皮炎,當然首先應該解除可能發生的病因.不吃刺激性食物,不能搔抓,忌用熱水及肥皂洗擦.局部涂擦神經性皮炎藥水,或含有皮質激素的軟膏,貼用膚疾靈或特美膚涂膜,皆有效果.嚴重的病人,局部可用深度X線照射,或用同位素90鍶貼敷,皆有效果.如局部有紅腫,則需用抗生素治療
2013-12-31 19:4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