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曉嵐 主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手足口病的發病主要由多種因素導致,包括病毒感染、接觸傳播、免疫力低下、環境衛生不佳以及季節因素等。若身體感到不適,務必立刻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勿自行開處方。
2018-12-20 15:40
1.病毒感染:引發手足口病的主要是腸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 A 組 16 型、腸道病毒 71 型等。這些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2.接觸傳播:患者的糞便、體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都可能攜帶病毒。通過密切接觸,如共用餐具、玩具等,容易造成病毒傳播。
3.免疫力低下: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抵抗力較弱,更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4.環境衛生不佳:生活環境不衛生,病毒容易滋生和傳播。
5.季節因素:手足口病在夏季和秋季較為高發,可能與氣溫、濕度等環境條件有利于病毒存活和傳播有關。
總之,了解手足口病的發病原因有助于做好預防工作。平時要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保持環境清潔,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以降低感染的風險。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鄭歡偉 副主任醫師
石家莊市第五醫院
三級
感染六科
-
手足口病簡介: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嬰幼兒,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該病的潛伏期為2~7天,傳染源包括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流行期間,患者為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臨床特征: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癥狀。該病為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后良好,不留后遺癥。極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弛緩性麻痹、肺水腫等嚴重并發癥。
2012-10-06 12:3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博淵
山西省兒童醫院
三級甲等
外一科
-
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毒性感染,最常見的病原體是甲類柯薩奇病毒,屬于腸病毒的一種。手足口病多發生在夏天和初秋。一、傳染源:人是本病的傳染源,隱性感染者和無癥狀帶毒者為該病流行的主要傳染源。二、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內衣等,通過日常接觸傳播,亦可經口傳播。三、易感人群:幼兒多發,小于三歲的年齡組發病率最高。四、臨床表現: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征。初始癥狀為低熱、食欲減退,常拌咽痛。發熱一至二天后,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后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于舌、牙齦和口腔頰黏膜。一至二天后可見皮膚斑丘疹,常見于手掌、足底,也可見與臀部。五、手足口病預防措施:1、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2、做好晨間檢查,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3、對被污染過的日常用品、食具等應消毒處理,患兒糞便極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陽光下暴曬,保持室內通風換氣。4、在傳染病流行時,應做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5、家長盡量少帶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的機會,還要注意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暴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6、中藥具有清涼解毒作用,如:板蘭根、大青葉、金銀花、貫眾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2012-10-06 12:3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