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潔港 主治醫師
滁州口腔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45歲女性一個月來兩次月經,可能是內分泌失調、婦科疾病、藥物影響、生活因素、全身性疾病等原因所致。 1.內分泌失調:隨著年齡增長,卵巢功能逐漸衰退,激素分泌失衡,可能導致月經紊亂。 2.婦科疾病: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等,這些疾病會影響子宮內膜的正常脫落,引起異常出血。 3.藥物影響: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抗凝藥、避孕藥等,可能影響月經周期。 4.生活因素:精神壓力大、過度勞累、飲食不規律、環境改變等,都可能導致月經失調。 5.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系統疾病,也可能引起月經異常。 總之,出現一個月來兩次月經的情況,需要引起重視。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婦科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性激素六項、B 超、血常規等,以明確原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
2024-12-18 04: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建議宮腔鏡檢查明確診斷后再決定后續治療
2013-11-29 21:4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但兩次來潮之間會出血,量不多,是卵泡期出血.指導意見:性激素分泌失調,使得排卵時激素水平波動較大而使出血明顯.在月經周期里,一些女性在排卵期前后出現雌激素水平一過性下降,子宮內膜因一下子缺少激素的支持而產生突然的出血,形成了這種所謂排卵期出血.這種出血是少量的,短期的,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也不會影響生育.
2013-11-25 21: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病情分析: 意見建議:漏出性出血的原因很多,基本可歸納為: 1.血管壁損害常見于缺氧,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變性;敗血癥(尤其是腦膜炎球菌敗血癥)、立克次體感染、流行性出血熱、蛇毒、有機磷中毒等使毛細血管壁損傷;一些藥物可引起變態反應性血管炎;維生素C缺乏可引起毛細血管基底膜破裂、毛細血管周膠原減少及內皮細胞連接處分開而致管壁通透性升高;過敏性紫癜時由于免疫復合物沉著于血管壁引起變態反應性血管炎。 2.血小板減少和功能障礙血小板的正常數量和質量是維持毛細血管通透性正常的重要因素,血小板減少到一定數量時即可發生漏出性出血,例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骨髓內廣泛性腫瘤轉移等均可使血小板生成減少;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DIC使血小板破壞或消耗過多;某些藥物在體內誘發抗原抗體復合物免疫反應所形成的免疫復合物吸附于血小板表面,使后者連同免疫復合物被巨噬細胞所吞噬;一些細菌的內毒素和外毒素也有破壞血小板的作用。 血小板的結構和功能缺陷也能引起漏出性出血,這類疾患很多是先天性的,如血小板功能不全(thrombasthenia,血小板細胞膜缺乏纖維蛋白受體)和血小板顆粒缺乏癥(storage pool disease,一種或多種顆粒缺乏,ADP儲量因而不足;也可因后天性骨髓巨核細胞受損而發生)時,血小板粘集能力有缺陷;Bernard-Soulier綜合征(血小板細胞膜缺乏von Willebrand因子的受體)時,血小板不能粘附于膠原纖維,這都可有凝血障礙或出血傾向。 3.凝血因子缺乏 凝血因子Ⅷ(血友病A)、Ⅸ(血友病B)、von Willebrand因子(von Willebrand病)以及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Ⅳ、Ⅴ、Ⅶ、Ⅹ、Ⅺ等因子的先天性缺乏或肝實質疾患時凝血因子Ⅶ、Ⅸ、Ⅹ合成減少,DIC時凝血因子消耗過多)等,均有出血傾向。
2013-11-23 21:4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您說的情況要積極局部消毒后加壓包扎,就醫做血常規,看看血小板的數量是不是正常的,必要時做骨穿看看的
2013-11-17 10:0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