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缺鉀性癱瘓是一種由于血鉀濃度降低,導致肌肉功能障礙,從而引起肢體無力甚至癱瘓的疾病。其發生與鉀攝入不足、鉀排出過多、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藥物影響、某些疾病等有關。 1.鉀攝入不足:長期飲食不良、挑食,導致鉀攝入過少。 2.鉀排出過多:大量嘔吐、腹瀉、使用利尿劑等,使鉀大量丟失。 3.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如大量輸注葡萄糖和胰島素時。 4.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β受體激動劑、地塞米松等,可能導致血鉀降低。 5.某些疾病: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腎小管酸中毒等,會影響鉀的代謝。 總之,缺鉀性癱瘓需要及時就醫,通過檢查明確病因,并采取補鉀等治療措施。同時,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預防缺鉀的發生。
2024-12-18 04:5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低鉀血癥引起的肌無力癱瘓。這個情況下需要抽血化驗電解質。如果低鉀血癥需要服用氯化鉀片或者靜脈輸液氯化鉀治療。另外多吃蔬菜水果。多吃香蕉有幫助。不需要擔心。
2013-12-16 15:1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低鉀性周期性麻痹發病機制可能與肌細胞功能異常有關,發作時細胞膜的Na+-K+泵興奮性增加,使大量鉀離子內移至細胞內引起細胞膜的去極化和對電刺激的無反應性,導致癱瘓發作.臨床上表現為四肢肌力減退,近端重于遠端,下肢重于上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病理征陰性,數小時內達到高峰,極少累及頸肌,膈神經和腦神經支配的肌肉,同時血生化鉀離子應低于3.5mmol/L.低鉀麻痹肢體呈對稱性癱瘓,近端重于遠端,下肢重于上肢,無感覺障礙.是由于人體內鉀總量的70%儲積于肌肉組織中. 由于低鉀性麻痹的患者臨床表現往往與缺鉀程度并不平行,血清鉀有時并不反映細胞內鉀水平,而心電圖可以反映總體鉀.所以,臨床上對突發性對稱性軟癱和(或)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均應常規作心電圖檢查,同時檢測血鉀濃度,有條件的可做肌肉電刺激反應試驗.根據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低鉀性麻痹的診斷并不困難. 臨床上低鉀的出現不盡是鉀丟失,鉀攝入減少,為短期內鉀轉移.造成鉀轉移的原因之一,認為是由于機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三糖磷酸代謝障礙,引起體液的鉀離子轉移到細胞內,從而使血鉀降低,導致肌肉收縮無力. 急性期首先是足量補鉀.伴有心律失常者,因停止補鉀后往往易復發,不宜驟停或過早停用氯化鉀,故應持續數日,血鉀糾正后可改為口服,而漸停用.禁用不含鉀溶液,如果輸注大量不含鉀液體,尤其是高滲葡萄糖,可使血鉀進一步下降,加重病情.低鉀同時伴有低鎂,門冬氨酸鉀鎂與細胞親和力強,而鎂又是Na+-K+-ATP酶的激活因子,有助于鉀進入細胞內,重癥病人同時應用門冬氨酸鉀鎂可提高療效,且降低復發率.此外,糾正酸中毒要慎重,因為堿性藥物會使血鉀進一步下降,輕度酸中毒通過補鉀補液后可隨病情好轉而得到糾正.對伴有有低鈉血癥的患者,補鈉時一定要慎重,最好避免高滲鹽水. 由于周期性麻痹多數可能呈周期性發作,也就是說可能會復發,復發的原因通常是感染,勞累等.所以要盡量避免.另外還要定期檢查血鉀水平. 如果考慮到腎性失鉀,建議檢查24小時尿鉀,查尿濃縮功能(莫氏試驗),尿比重,尿滲透壓等以明確. 中藥治療,需要辨證論治,可建議您到神經內科和腎內科就診.
2013-12-14 10:0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