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丁萍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內分泌科
-
糖尿病患者能否吃榴蓮,取決于血糖控制情況、榴蓮攝入量、個體體質、食用時間及飲食搭配等。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8-11-20 15:56
1.血糖控制情況:若血糖穩定達標,可少量嘗試;反之則不宜。
2.榴蓮攝入量:少量食用影響小,大量易致血糖升高。
3.個體體質:對榴蓮過敏或腸胃敏感者應避免。
4.食用時間:建議在兩餐之間,避免餐后馬上吃。
5.飲食搭配:吃榴蓮時,應減少其他高糖食物攝入。
糖尿病患者食用榴蓮需謹慎,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同時注意監測血糖。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對口吹氣法、俯臥壓背法、仰臥壓胸法,但以口對口吹氣式人工呼吸最為方便和有效. 1.口對口或(鼻)吹氣法:此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而且氣體的交換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氣體量.對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臥位,即胸腹朝天. (2)救護人站在其頭部的一側, 自己深吸一口氣,對著傷病人的口(兩嘴要對緊不要漏氣)將氣吹人,造成吸氣.為使空氣不從鼻孔漏出,此時可用一手將其鼻孔捏住,然后救護人嘴離開,將捏住的鼻孔放開,并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呼氣.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鐘進行14一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嚴重外傷或牙關緊閉時,可對其鼻孔吹氣(必須堵住口)即為口對鼻吹氣。救護人吹氣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吹進氣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為最合適.口對口之間,如果有紗布.則放一塊疊二層厚的紗布,或一塊一層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響空氣出入. 2.俯臥壓背法:此法應用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種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臥位,舌頭能略向外墜出,不會堵塞呼吸道,救護人不必專門來處理舌頭,節省了時間(在極短時間內將舌頭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進行人工呼吸.氣體交瘓量小于口對口吹氣法,但搶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將要提到的幾種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搶救觸電.溺水時,現場還多用此法。但對于孕婦、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操作方法: (1)傷病人取俯臥、位,即胸腹貼地,腹部可微微墊高,頭偏向一側,兩臂伸過頭,一臂枕于頭下,另一臂向外伸開,以使胸廓擴張. (2)救護人面向其頭,兩腿屈膝跪地于傷病人大腿兩旁,把兩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約相當于第七對肋骨處)、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開微彎。 (3)救護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壓縮,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壓。當救護人的肩膀與病人肩膀將成一直線時,不再用力.在這個向下、向前推壓的過程中,即將肺內的空氣壓出,形成呼氣.然后慢侵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氣進入肺內,形成吸氣。 (4)按上述動作,反復有節律地進行,每分鐘14一16次. 3.仰臥壓胸法:此法便于觀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氣體交換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點是,傷員的舌頭由于仰臥而后墜,阻礙空氣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時要將舌頭按出.這種姿勢,對于淹溺及胸部創傷、肋骨骨折傷員不宜使用.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臥位,背部可稍加墊,使胸部凸起. (2)救護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兩旁,把雙手分別放于乳房下面(相當于第六七對肋骨處),大拇指向內,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3)向下稍向前壓,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領與俯臥壓背法相同.
2014-01-13 15:5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家庭常用的有口對口呼吸法和仰臥壓胸人工呼吸法. 口對口人工呼吸法的要領是:首先使病人仰臥,頭部后仰,先吸出口腔的咽喉部分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急救者蹲于患者一側,一手托起患者下頜,另一手捏住患者鼻孔,將患者口腔張開,并敷蓋紗布,急救者先深吸一口氣,對準患者口腔用力吹入,然后迅速抬頭,并同時松開雙手,聽有無回聲,如有則表示氣道通暢.如此反復進行 ?仰臥壓胸人工呼吸法的要領是:先將患者衣扣和腰帶松開,呈仰臥位,背部墊高,頭偏向一側,呼吸道保持通暢.急救者蹲于患者一側或跪于患者大腿兩側,面向患者頭部,雙手手指分開,拇指向內,橫放于兩側肋弓上面.兩臂伸直,上身前傾,借身體重力推壓患者胸部使氣體排出,兩秒鐘后急救者松開雙手,上身挺起;經兩秒鐘后,待患者胸廓自行擴張,空氣吸入肺內,如此反復操作
2014-01-11 15:5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金華 醫師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人工呼吸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時的一種急救方法。通過徒手或機械裝置使空氣有節律地進入肺內,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組織的彈性回縮力使進入肺內的氣體呼出。如此周而復始以代替自主呼吸。 指導意見: 救護人站在其頭部的一側,自己深吸一口氣,對著傷病人的口(兩嘴要對緊不要漏氣)將氣吹入,造成吸氣.為使空氣不從鼻孔漏出,此時可用一手將其鼻孔捏住,然后救護人嘴離開,將捏住的鼻孔放開,并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呼氣.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鐘進行14-16次。
2014-01-06 16: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袁天榮 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三級甲等
藥劑科
-
你好,操作者坐在病人一側,張開病人嘴巴。 為防止吹入氣向外漏,要掐住病人鼻孔。 深吸氣,張大嘴,操作者與病人口對口地像吹氣球似地給病人送氣。 一邊吹氣,一邊要觀察病人胸部是否隨著鼓動。 吹一口氣,將口松開,檢查病人是否自主呼氣,每隔5秒鐘一次,反復進行。比起空氣中的含氧率,呼出氣中的氧氣要低,但已足以維持生命。這種不用任何器具的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十分有效、簡單。
2013-12-27 1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