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劍鋒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中心-小兒專科
-
您好,新生兒嘔吐的原因較多,如哺乳時不當造成新生兒胃腸脹氣,會出現吃奶后嘔吐;新生兒胃腸功能紊亂、胃腸系統發育不健全,酶少、活性低,易出現胃食管反流,引起新生兒頻繁嘔吐;新生兒幽門痙攣,導致奶液反流出現嘔吐;感染因素,如感染、肺炎、腸道感染,引起新生兒胃腸癥狀。希望能幫到您!
2019-12-05 16:52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海英 醫師
邢臺市第三醫院
三級乙等
婦科
-
您好:孩子溢奶是因為食道和胃的連接管都是很窄的,所以容易溢奶。喂奶時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吸進太多空氣。喝完后不要讓孩子躺著,把孩子豎著抱,就讓孩子的頭靠在大人的肩上,用手拍孩子的背,從下往上拍,不能拍得太輕,否則沒效果,一直拍到孩子打嗝為止,吸進去的空氣排出來了。祝健康成長。
2014-01-20 18:5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寶寶有溢奶的狀況是10分常見的,約有50%的寶寶在不同程度上有溢奶的情況.媽媽只要在哺喂方法上多加注意即可.哺乳是媽媽和寶寶最親密接觸的時候,那種甜蜜和溫馨的感覺是么的美.寶寶吃飽后美美的微笑,對媽媽來說簡直就是天使的微笑.但是隨之而來的溢奶和吐奶卻有可能讓媽媽手足無措.新出生寶寶多多少少都有溢奶和吐奶的問題.有些時候只需要媽媽稍微注意喂奶的手法就可以解決,有些溢奶卻有可能是病理性的,需要媽媽們特別關注.讓我們看看媽媽們是怎么處理的. 案例一:生理性溢奶寶寶名字:樓坻寒年齡:3歲“我家晴晴(小名)小時候也有過溢奶現象,不過并不嚴重,也就是小口地吐幾口奶,到1歲多就漸漸沒有了.我們沒有多留意,也沒有治療,反正就自己好了.現在她已經快3歲了,一切都很正常.”晴晴的溢奶狀況是很正常的現象.它常常發生在寶寶吃奶后的幾分鐘或10幾分鐘內,即有少量奶汁自口角流出,這主要是因為寶寶在學會站立前,胃呈水平位,胃的入口,即賁門肌肉薄弱而弛緩,關閉作用不夠強,而胃的出口——幽門肌肉則發育良好,經常處在緊張收縮狀態;另外,由于胃的容量小,擴張力較低,加上吃奶時易咽入空氣,所以奶汁從胃中倒流入食道,從口中溢出.一般在出生后3個月內的嬰兒最為多見,到寶寶1歲多即可自愈.寶寶發生溢奶的原因很多,媽媽應該“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除了以上的處理方法外,正確的體位也可預防寶寶溢奶.比如在喂奶后,將寶寶豎著抱起,輕拍幾下,使吞咽的空氣從口中排出;或者對嚴重溢奶的寶寶,在喂奶后采取俯位抬肩30度的姿勢,但需防止窒息. 案例2:病理性溢奶寶寶姓名:路欣然年齡:23個月“女兒的吐奶情況曾經10分嚴重,吃完奶后就大口大口地吐奶,成噴射狀.我們曾經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么疾病,還去醫院看過.到了醫院排除了病理性溢奶的可能,才算放心了.后來才知道,原來是喂得太多了.經過改善以后,已經全部好轉,小欣然健康得不得了!”如果媽媽發現孩子有經常性的、嚴重的溢奶、吐奶的情況,要予以重視.最好去醫院排除病理性溢奶的可能,因為吐奶很有可能是幽門狹窄或是其他腦部、腸胃問題的表征.媽媽一旦發現有這種狀況,千萬不能大意,如小欣然的媽媽發現小欣然吐奶狀況嚴重就及時就醫,幸好只是因為喂得太多,但如果是其他病理性吐奶的話,就半刻都不得延誤了.判別寶寶溢奶是否正常的方法其實不難: ●如果寶寶的溢奶狀況有如噴射狀,且出生前一、2周較不明顯,出生3周后才越發地嚴重,吐出量較多,并伴有奶塊(但不伴有膽汁),寶寶的體重不增加甚至減輕,有可能是發生了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在嘔吐物中,是否含有黃綠色膽汁,那有可能是腸梗阻; ●在嘔吐物中,是否含有血絲或咖啡色的東西,那有可能是食道、胃或102指腸出血; ●有劇烈噴射性嘔吐的情況,也可能是腦部病灶引起顱內高壓.腦膜炎可能引起吐奶,這時寶寶的頭顱前囟會顯得凸起.案例3:嗆奶和窒息寶寶姓名:壯壯年齡:8個月“我的壯壯(小名)也有溢奶的狀況,小的時候有一次嗆奶差點造成窒息,想起來就很后怕.我們專門向醫生咨詢了孩子不慎嗆奶該如何應對,從此才胸有成竹.現在寶寶一點也不溢奶了,還非常健康.他7個月的時候,我帶他去參加爬行比賽,還得了第一名呢!”為防止寶寶溢奶,一般建議應讓寶寶保持右側臥位,以防溢奶后吸入氣管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的發生.寶寶食道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相通,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更會造成氣管堵塞、不能呼吸,甚至危及寶寶的生命;量少時也很可能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寶寶嗆奶時的緊急救助 ●在寶寶吐奶時,第一個步驟便是將寶寶直立抱起,接下來便是將寶寶的頭,往左右任一側傾斜,讓奶水能順利流出,千萬不可讓寶寶的頭部向上仰起,否則奶水反而容易流入氣管中! ●平躺時發生嘔吐,應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氣管. ●把手帕纏在手指上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45次,使其能咳出. ●如果仍無效,馬上夾或捏刺激腳底板,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費時間想如何把異物取出.可能原因媽媽母乳喂養的時候,寶寶的嘴與乳房沒有緊貼,造成過多的空氣吸入以奶瓶喂食時,奶嘴的洞口過大,造成奶汁流出過快,來不及吞咽奶量過多或兩餐間隔時間太短一喝完奶后,寶寶哭、咳嗽、動得太厲害喝完奶后,就馬上讓寶寶躺下,預防手段寶寶喝完奶后幫寶寶打嗝,吐出胃中多余的空氣更換奶嘴寶寶喝完奶后幫寶寶打嗝,吐出胃中多余的空氣少量多餐剛喝完奶時,不要讓寶寶過度嬉戲或運動喂完奶,寶寶躺下時稍微抬高寶寶的頭部約30~40度角,維持約30分鐘. ------------------------------------------------ 寶寶溢奶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像老話說的“喂奶喂多了、消化不良”?其實不是.醫生說,寶寶溢奶是一種叫做“胃食管反流”的疾病,由于新生兒的食管下端的括約肌功能不全,無法有效地阻擋胃內容物的反流,尤其是在喂奶后,胃內容量增多,壓力增大,則更容易反流.因而,新生兒食后出現的溢奶,應該首先考慮是胃食管反流,也可進行胃食管的反流監測,以便確定食管反流的程度. 小兒食管反流的發生率偏高,國內報道新生兒檢出率高達60%以上,其中有20%會出現溢奶、吐奶或嘔吐等癥狀. 雖然胃食管反流在嬰幼兒期常被認為是生理性的,大部分患兒的癥狀可在12—18個月內消失,但如沒有得到治療,就可能引起許多并發癥(如吸入性肺炎、呼吸暫停、窒息以及營養不良、體重不增加和貧血等).所以,對于小兒胃食管反流,還是應該早期認識并加以治療. 對于溢奶頻繁或伴有吐奶的嬰幼兒,都應該選擇體位、飲食和藥物療法. “體位治療”是指當患兒睡眠時,適當抬高其頭部,并使頭部保持側位;“飲食治療”的要點是少量多餐,可增加喂奶次數,但每次不可喂得過飽(人工喂養兒可在牛奶中加入米糊,使奶汁粘稠);“藥物治療”則以胃動力藥物為主,需要在兒科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2013-12-30 21:0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病情分析: 這情況盡量抱起寶寶喂奶,讓寶寶的身體處于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里的奶液自 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喂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也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后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 一起吸入胃里的空
2013-12-29 21:0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是喝母奶還是奶粉?無論如何,建議還是到當地兒科看一看。
2013-12-29 21: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巴音吉力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你好,因為嬰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內容物容易溢出,且胃容量較小,胃壁肌肉和神經發育尚未成熟,肌張力較低,這些均易造成溢奶。也有可能是喂養方法不當,嬰兒吃奶過多,母親乳頭內陷,或吸空奶瓶、奶頭內沒有充滿乳汁等,均會使寶寶吞入大量空氣而發生溢奶。
2013-12-26 21: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嬰幼兒嗆風溢奶應如何處理 -
Q: 嬰幼兒溢奶的原因及應對方法是什么 -
Q: 嬰幼兒溢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Q: 嬰兒溢奶怎樣進行保健護理 -
Q: 嬰兒溢奶有哪些有效的治療辦法 -
Q: 溢奶有哪些具體癥狀表現 -
Q: 溢奶怎么辦 -
Q: 溢奶怎么辦 -
Q: 溢奶怎么辦 -
Q: 溢奶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