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小腦共濟失調是一種由于小腦損傷或病變導致的運動協調障礙,表現為肢體動作不協調、平衡能力差、言語不清等。其原因多樣,包括遺傳因素、腦血管疾病、感染、中毒、腫瘤等。 1.遺傳因素:某些基因突變,如脊髓小腦共濟失調,具有遺傳性,可在家族中傳遞。 2.腦血管疾病:小腦梗死、小腦出血等腦血管意外,影響小腦供血,導致功能障礙。 3.感染:如病毒、細菌感染侵犯小腦,引發炎癥和損傷。 4.中毒:長期接觸有毒物質,如重金屬、化學毒物等,損害小腦。 5.腫瘤:小腦部位的腫瘤壓迫或破壞小腦組織。 6.其他原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維生素缺乏等也可能導致小腦共濟失調。 總之,小腦共濟失調是一種復雜的病癥,需要綜合多種檢查方法,如頭顱磁共振成像(MRI)、腦脊液檢查等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等,以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2024-12-18 19:5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小腦性共濟失調是(遺傳性共濟失調)最常見的癥狀,幾乎100%的IAs患者有共濟失調的表現。日常生活表現小腦性共濟失調可通過IAs患者的日常生活動作來觀察,如穿衣、系扣、端水、書寫、進食、言語、步態等。行走不穩,步態蹣跚,動作不靈活,行走時兩腿分得很寬;成年發病者步行時不能直線。忽左忽右呈曲線前進,表現為剪刀步伐,呈“Z”形前進偏斜,并努力用雙上肢協助維持身體的平穩。肌張力的改變隨病變可由降低而轉變為痙攣狀態,共濟失調步態也可隨之轉變為痙攣性共濟失調步態。站立不穩,身體前傾或左右搖晃,當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時,搖晃不穩更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訴。患者常常說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時,行走不穩更明顯,更易摔倒”。隨病情的進展,患者可表現起坐不穩或不能,直至臥床。編輯本段病因小腦性共濟失調是由于小腦及其有關聯的神經結構病變引起的:軀干共濟失調軀干共濟失調(姿勢性小腦性共濟失調),主要表現為患者的步態和姿勢(站立和坐時)平衡障礙,如站立不穩、起坐不穩、行走不穩、Romberg征(睜眼、閉眼)陽性(不穩),上肢共濟失調不明、顯,眼球震顫常無。定位診斷主要在小腦蚓部(原始小腦)受損害。可見于ADCAⅢ型,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等。四肢協調性共濟失調四肢協調性共濟失調(運動性小腦共濟失調),主要表現為患者的肢體完成各項動作的平衡障礙,如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不準、辨距不良、輪替運動差、誤指試驗偏向病側,眼球震顫較多見(粗大),步態不穩等。一般上肢比下肢的共濟失調嚴重。定位診斷主要在小腦半球(新小腦)受損害;全小腦共濟失調全小腦性共濟失調,病損部位在原始小腦、新小腦、小腦核團、小腦傳人(出)纖維,臨床表現為軀干、肢體、步態的共濟失調。可見于ADCAI型等。
2014-01-14 08:4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考慮為小腦性共濟失調,你寫的"煤煙"是什么?煤氣中毒?最好應行頭部MRI檢查.看看有無小腦病變.可先服用維生素B1\B6及甲古胺輔酶Q10治療.
2014-01-14 08:4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就是會引起平衡功能障礙,走路不穩等。提問者對于答案的評價:qyh888qyh:非常感謝
2014-01-13 08:4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問題分析: 你好,這種病的病理改變主要是小腦,腦干和脊髓變性和萎縮意見建議:30-40歲隱襲起病,緩慢進展,也有兒童期及70歲起病者;下肢共濟失調為首發癥狀,表現走路搖晃,突然跌倒和講話含糊不清,以及雙手笨拙,意向性震顫,眼球震顫,癡呆和遠端肌萎縮等;檢查可見肌張力障礙,腱反射亢進,病理征,痙攣步態,音叉振動覺及本體覺喪失.通常起病后10-20年不能行走. 本病尚無特異性治療,對癥治療可緩解癥狀.繼續吃藥.
2014-01-03 08:4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風忠 護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手術室
-
小腦共濟失調是指由于小腦某種原因的損傷,將使受害者的肌緊張減退和隨意運動的協調性紊亂。
2014-01-01 09:0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