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煥臣 主治醫師
鹽城市亭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其他
預防醫學門診部
-
一歲前的小孩處于快速成長階段,以下玩具對其智力開發有益:色彩鮮艷的玩具、能發出聲音的玩具、積木類玩具、柔軟的拼圖玩具、活動類玩具等。 1. 色彩鮮艷的玩具:豐富的色彩能吸引小孩注意力,刺激視覺發育,如彩色的球、彩色卡片。 2. 能發出聲音的玩具:有助于小孩聽覺感知,如小鈴鐺、音樂盒。 3. 積木類玩具:鍛煉小孩的手眼協調和空間認知能力。 4. 柔軟的拼圖玩具:培養小孩的形狀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活動類玩具:例如小推車,能增強小孩的運動能力和平衡感。 總之,為一歲前的小孩選擇合適的玩具,要注重安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多觀察小孩對玩具的反應,根據其興趣和發展階段適時調整玩具類型,以促進小孩的智力全面發展。
2024-12-17 19:3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專家認為,孩子的智商不但受到遺傳基因的影響,周圍環境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關愛加教育才是使寶寶得到高智商的關鍵所在.所以不要再一味地要求寶寶學這個,記那個,我們為你提供了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愛心秘訣”,現在就行動起來,用你的愛,把寶寶變得更聰明. 秘訣一,交談 專家認為,一個人在語言上的智商與他在嬰兒時期聽到的詞匯量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你和他說的話越多,他的詞匯量就越豐富.由于嬰兒的思想還局限在具體的事物上,所以話語要盡量簡短,多說些和寶寶有關的話題,比如他的嬰兒車或他的玩具等.在寶寶試著和你交流時,你也可以用話語描述出他的意圖(比如:哦,你想要那個奶瓶!). 秘訣二,閱讀 你可以邊讀邊指著書上的字,讓寶寶意識到你讀的東西從哪來,以及你閱讀的順序是按照從左到右,從前往后的.一本書讀完一遍后,你可以再給他讀第二遍,第三遍,每讀一次,孩子的印象就加深一些,不用擔心他會聽得厭煩,能夠“預知”下面的故事會讓寶寶感到興趣盎然.這樣一起閱讀有助于在你和寶寶之間建立起一種精神上的紐帶,而且對寶寶學習新事物很有幫助.專家認為,和寶寶一起閱讀,能使他順利地掌握有關讀寫的一些基本信息.另外,如果你平時注意多給他看些老虎,輪船,飛機等平時不常見的東西的圖片,也可以讓寶寶學到很多新東西. 秘訣三,在交談的時候運用手語 在小寶寶不會說話前,可以使用手語和他進行交流.比如,“書”可以用手掌一開一合來代替,如同翻開或合上書本;“鳥”可以用食指和大拇指放在嘴邊一張一合來表示,就好像鳥嘴的形狀.根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學會手語的孩子不但比那些沒有學手語的孩子說話早,而且智商也高.也就是說手語對嬰兒智商和語言能力的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影響. 秘訣四,母乳喂養 通過對吃母乳和吃配方奶粉的寶寶進行的腦力測驗得出結論:吃過母乳的孩子的表現一般都比那些吃配方奶長大的孩子要好.而且在一歲以內的寶寶吃母乳的時間越長,智商就越高.當然,采用人工喂養的爸爸媽媽也不必過于煩惱,研究顯示:平均起來,喂養方式的不同只會導致寶寶最后的IQ值相差幾個百分點而已.但是專家提醒人工喂養的寶寶一定要在1歲以內注意補鐵,因為美國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幼兒期缺鐵的孩子,等長到10幾歲的時候,他的運動神經和認知的能力會比同齡的孩子差一些. 秘訣五,給孩子獨處的時間 不要無時無刻地拿個玩具在孩子眼前晃來晃去,這樣做不但不能激發他學習的興趣,反而會令孩子疲憊不堪,甚至會讓孩子的觀察范圍縮小,只注意自己眼前的玩具,而減少對其他信息的攝取.有一種觀點認為,小寶寶需要爸爸媽媽夜以繼日地關懷和照顧,但也不時需要地一些自我空間,一個人玩玩具,或者到處爬一爬. 秘訣六,支持 一旦寶寶確認你是值得信賴的,并且可以隨時隨地從你那里得到愛和幫助,他就開始了自己的探索旅程.也許你會發現,寶寶經常會拉著你,把一朵花指給你看,或者是拼命地讓外婆去看他發現的一顆星星,其實這些行為都反映了他想建立一種紐帶,親人與他之間的,一種支持他走向外面世界的紐帶.這個階段,爸爸媽媽應該經常抱抱或摟一摟小寶寶,多和他有一些目光上的交流,這樣可以激發寶寶想要與人交談,進而進行交流的欲望.只有更多地探索和與外界交流才能更好地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讓他們越來越聰明.
2013-12-26 22:4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培培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正常適合于10——12個月寶寶的玩具有: 1.積木、積塑——發展手部小肌肉。 2.動物玩具、人物玩具——發展語言、認知能力。 3.音樂玩具(玩具琴等)——聽覺刺激、促進手眼協調,發展因果關系。 4.小推車、拖拉玩具——練習站立、行走。 5.形狀分類玩具——發展形狀概念、建立初步分類概念。
2013-12-16 16: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智能障礙? 人的智能有高低之分,這是因為個體的遺傳素質和后天的教育環境與社會實踐不同的結果。遺傳賦予個體智能發展的潛在可能性,但智能的實際發展和有效地發揮則依賴于個體的教育與學習,依賴于個體的主觀努力與實踐。由于先天稟賦的差異,所以有些個體從小就表現出優異的智慧,的些被稱為“神童”。如果個體有健全的遺傳素質,但沒有學習和訓練,或者處于環境剝奪的情況之下,那么,智能就不能得到實際的發展。有些即使幼年被視為“神童”后來卻未見預期的發展,或許就是這個緣故。智能障礙(Intellectual functioning disorder)是指在智力能力功能和適應行為方面發生存在實質性限制的一種障礙。主要表現在概念、社交和應用的適應能力方面(美國AAMR2002年智能障礙定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