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傳波 副主任醫師
臨沂靜脈曲張醫院
其他
眼科
-
母乳性黃疸的形成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母乳成分、新生兒肝臟功能、腸道菌群、膽紅素代謝以及遺傳因素等。 1.母乳成分:母乳中某些成分可能會影響膽紅素的代謝,如β-葡萄糖醛酸酐酶含量較高,會增加膽紅素的腸肝循環,導致黃疸持續。 2.新生兒肝臟功能:新生兒肝臟發育尚不完善,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泄能力較弱,易出現膽紅素蓄積。 3.腸道菌群:腸道菌群建立不完全,影響膽紅素的轉化和排泄。 4.膽紅素代謝:膽紅素生成過多、轉運異?;蚺判拐系K都可能引發母乳性黃疸。 5.遺傳因素:部分新生兒可能存在遺傳基因的差異,導致對膽紅素代謝的調節能力不同。 總之,母乳性黃疸通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發現寶寶有黃疸,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和處理。
2024-12-18 22:3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指導意見:新生兒黃疸是在新生兒時期出現皮、鞏膜及黏膜黃染,又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其病因特殊而復雜,嚴重者可引起膽紅素腦?。ê它S疸),常導致死亡和嚴重后遺癥。新生兒黃疸一般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大類。生理性黃疸屬于正常生理現象。由于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約60%足月兒和80%以上的早產兒在出生后3-5天可出現黃疸,但一般情況良好,足月兒在14天內黃疸消退,早產兒可延遲到3-4周黃疸全部消退。病理性黃疸則屬于異常,一般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①細菌感染和新生兒敗血癥以及病毒感染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巨細胞病毒等;②新生兒溶血病;③先天性膽道閉鎖和膽總管囊腫;④母乳性黃疸,多于出生后4-7天出現黃疸,2-3周達高峰,在停止哺乳1-3天后膽紅素即可下降,如3天無明顯下降者可排除母乳性黃疸;⑤其他因素如遺傳性疾病、藥物性黃疸等。當新生兒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過早(于生后24小時出現);黃疸程度重或進展快;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黃疸退而復現者。任何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黃疸都應找出原因進行治療,尤其是1周內的早產兒和有嚴重缺氧、酸中毒、顱內病變、嚴重感染的患兒,必須盡早積極治療,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014-03-10 14:4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秀麗 主治醫師
廣州市荔灣區華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其他
婦科
-
你好,母乳性黃疸,確切原因尚未肯定,而今認為是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豐富(它主要來自母乳),而產生黃疸。母乳性黃疸雖然持續時間長,可達1到2個月,但是寶寶一般情況良好,精神發育及食欲無異常,安靜無煩躁。如果媽媽不放心,可以暫時停喂母乳24到48小時,黃疸會明顯減輕,再進行哺喂時,黃疸可能再現,但是較前要輕,用這種方法可以排除病理性黃疸。
2014-03-09 09: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問題分析: 你好,這種情況應該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癥狀。一般過一段時間可以自行消退,否則可以應用茵梔黃顆粒治療看。
2014-03-05 14:4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達20%~30%。也已成為住院新生兒高膽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養的嬰兒在生后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高峰,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本病預后良好,嚴重者才需治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