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思德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胃疼的治療方法包括調整飲食、藥物治療、物理療法、中醫調理、心理調節等。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9-01-23 13:58
1.調整飲食:避免辛辣、油膩、生冷食物,規律進餐,多吃易消化食物。
2.藥物治療:如奧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鋁碳酸鎂保護胃黏膜,多潘立酮促進胃動力。
3.物理療法:熱敷胃部,緩解胃部痙攣引起的疼痛。
4.中醫調理:通過艾灸、針灸足三里等穴位,改善胃部功能。
5.心理調節:保持心情舒暢,減輕壓力,避免因精神因素導致胃疼。
胃疼原因多樣,治療方法也因人而異。若胃疼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什么叫介入治療?我們知道,外科治療,是靠手術暴露后來做的;內科治療,靠服藥;而介入治療呢,不象完全打開的那種暴露、開放似的手術,同時,也不是一種靠藥物來治療的手術,它介乎于二者之間,所以美國醫生給它命名intervention(介入干預的意思),就叫介入者治療。簡單地說它是采用電視監視器高科技設備,通過在人體某一部位開一個小洞,然后用一根導管深入病人體內血管,進行修補、擴充、疏通工作的微創腔內手術治療。由臨床的介入治療為主軸,介入放射學這門專業學科不久也隨之形成了 。 “介入放射學”一詞由美國放射學家Margulis首次提出。Margulis敏銳地意識到在放射領域一個嶄新的專業正在形成發展中,他撰寫的題為《介入放射學:一個新的專業》的述評在1967年3月國際著名的學術刊物《AJR》上發表,在這篇述評中,他把介入放射學定義為在透視引導下進行診斷和治療的操作技術。特別強調從事介入放射學的醫師,需要經過介入操作技術、臨床技能的培訓,并且與內外科醫師密切合作。但是介入放射學(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詞被學術界廣泛認可是在1976年,Wallace在《癌癥》(Cancer)雜志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為題系統地闡述了介入放射學的概念以后,并于1979年在葡萄牙召開的歐洲放射學會第一次介入放射學學術會議上作了專題介紹,此命名才被國際學術界正式認可。國內學者對“Interventional Radiology”這一名稱的翻譯也多種多樣,諸如“手術性放射學”、“干涉性放射學”、“治療性放射學”、“侵入性放射學”等,也有叫“導管治療學”的,但現普遍愿意接受“介入放射學”這一名稱。我國介入放射學家對這一名稱也作了具體的定義。介入放射學是以影像診斷為基礎,在醫學影像診斷設備(DSA、US、CT、MRI等)的引導下,對疾病作出獨立的診斷和治療。在臨床治療屬性上是微創的腔內手術治療。
2014-01-16 20:1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 介入性超聲是一項影像和病理相結合,診斷與治療相結合的新技術。 在腫瘤診斷方面,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因選材準確、安全可靠、創傷小、高質量和高效率取材,在臨床成為非手術條件下獲得組織病理診斷的一種常規方法。只要是超聲能顯示的病變,無論在胸部、腹部或淺表部位,基本上都適用,能滿足臨床 各種診斷的需要。開展此項新技術以來,已成功地應用于頸部甲狀腺腫物,乳腺良、惡性腫物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肺周邊型腫瘤和縱隔腫瘤,腹部各臟器腫物如肝、膽、胰、脾、腎、腎上腺、腹腔及腹膜后腫物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等,至今已有千余例的臨床實踐經驗。B超引導穿刺活檢,方法簡便安全、準確,成功率高,通過穿刺活檢,能獲得明確的病理診斷依據,縮短確診時間,使臨床醫生能夠為病人制訂最佳治療方案,對提高醫學影像及臨床診斷與鑒別診斷水平,對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也發展迅速,應用廣泛。對肝、腎囊腫、膿腫及各種包裹性積液的介入治療已成為臨床的常規治療方法,因療效好,創傷小,安全無痛苦而在大多數患者已取代了傳統的手術治療。對一些良性腫瘤的治療,如肝臟海綿狀血管瘤等,可在超聲引導下瘤內注入硬化劑等藥物,可使血管瘤逐漸縮小,達到非手術而根治的目的,其遠期療效勝過手術治療的效果。對由于腫瘤導致的梗阻性黃疸,特別是腫瘤晚期而不能手術的患者,經B超引導下經皮膽管、膽囊穿刺置管引流,可以消除病人黃疸征狀,改善病人的一般狀況,提高了生存的質量,延長生命時間。 對惡性實體腫瘤的超聲介入治療,是現代腫瘤治療微創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超聲引導肝癌內置入放射性核素,微波、射頻多彈頭熱融治療技術等,可造成腫瘤一次原位滅活。超聲引導瘤內注入無水乙醇、化療藥物、生物制劑等,可抑制腫瘤生長,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功能,以上方法均成為臨床上一種輔助性、姑息性甚至有些可達到以根治效果為目的的主要治療方法。 對胸腔、腹腔、心包等部位的積液,通過超聲引導抽吸、置管引流注藥等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尤其對晚期腫瘤不能手術的病人實為有效的治療途徑。
2014-01-15 20:1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費用和腹腔鏡手術差不多。
2014-01-12 20:1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袁天榮 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三級甲等
藥劑科
-
你好,介入治療,是介于外科、內科治療之間的新興治療方法,包括血管內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療。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和外科、內科一道稱為三大支柱性學科。簡單的講,介入治療就是不開刀暴露病灶的情況下,在血管、皮膚上作直徑幾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經人體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設備(血管造影機、透視機、CT、MR、B超)的引導下對病灶局部進行治療的創傷最小的治療方法。
2013-12-29 18: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付瑜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介入治療法來自于介入放射學。利用X線透視、CT定位、B型超聲儀等醫療影像設備做導向,將特制的導管或器械經人體動脈、靜脈、消化系統的自然管道、膽道或手術后的引流管道抵達體內病變區域,取得組織細胞、細菌或生化方面的資料,也可以進行造影攝片獲得影像學資料,從而達到診斷疾病的目的,同時也可進行各種特殊的治療。
2013-12-29 1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