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輝東 醫師
贛州市于都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乙等
內科
-
肌肉萎縮是否能治好,取決于多種因素,如病因、病情嚴重程度、治療及時性和有效性、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以及康復訓練的配合程度等。 1. 病因:不同病因導致的肌肉萎縮治療效果不同。神經源性肌肉萎縮,如神經炎、神經損傷,治療難度較大;肌源性肌肉萎縮,如肌營養不良,治療相對復雜;廢用性肌肉萎縮,如長期臥床,通過康復訓練往往能改善。 2. 病情嚴重程度:早期發現和治療,恢復可能性較大;嚴重的肌肉萎縮,恢復難度增加。 3. 治療及時性和有效性:及時診斷并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法,如藥物治療(甲鈷胺、維生素 B1、地巴唑等)、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效果較好。 4. 患者自身身體狀況:身體基礎好,免疫力強,有利于恢復。 5. 康復訓練配合程度:積極進行康復訓練,能促進肌肉功能恢復。 總之,肌肉萎縮的治療效果因人而異。一旦發現肌肉萎縮,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病因,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并堅持康復訓練,以提高恢復的可能性。
2024-12-19 03:1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肌肉萎縮”的問題。 肌肉萎縮疾病屬于肌病和運動神經元病,是目前世界上難以醫治的一類疾病,這些病常因肌無力和肌肉萎縮導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甚至引起死亡。肌肉萎縮疾病包括的疾病較多,其中常見的有重癥肌無力,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肌萎縮側索硬化,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脊髓空洞癥,多發性神經根炎,周圍神經炎以及各種原因造成的神經肌肉萎縮,都屬此類病癥。 肌肉萎縮疾病屬于肌病和運動神經元病,是目前世界上難以醫治的一類疾病,這些病常因肌無力和肌肉萎縮導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 動物實驗證明,切斷支配肌肉的神經24--36小時后,肌纖維對乙酰膽堿的興奮性逐步增高,出現肌纖維顫動膜電位和肌纖維膜上衛星細胞等一系列的營養性改變,并逐漸發生萎縮,另外,肌肉的運動、正常生理活動的鍛煉及充足的氧氣供應與萎縮的發生密切有關。從臨床角度看,支配肌肉的神經,包括腦部的上運動神經元、脊髓前角或腦干運動神經核、周圍神經、神經肌肉接頭的病變、肌肉本身的疾病(遺傳、損傷、炎癥等)血液供應障礙和肌肉的活動減少(廢用性)均可引起肌肉萎縮。 1)中樞性改變 1.腦源性肌萎縮,少見。常見大腦皮質的萎縮性病變,特別是兒童時期的大腦半球頂葉病變先天性運動區發育強或大腦半球深部(丘腦)占位性病變,炎癥等,引起對側身體相應部位的肌肉萎縮。 2.原發性脊髓前角或腦干顱神經運動核及其傳導途徑的病變所致之肌肉萎縮。例如,運動神經元疾病,包括嬰兒進行性脊髓肌萎縮,少年進行性球麻痹,家族性遺傳性少年型脊髓肌萎縮癥等。 3.并發于中樞神經彌漫性病變的神經元性肌萎縮,如關島運動N元疾病,海綿狀自質腦病,家族性遺傳性共濟失調,慢性進行性舞蹈病,大腦葉性萎縮等。 4.先天發育畸形所引起的繼發性中樞神經元性肌萎縮,如先天性顱神經核發育不全,綜合癥,脊髓積水,腦脊髓膨出,脊管閉合不全,脊髓發育不全,延一脊髓空洞癥等。 5.脊髓病變,如損傷、產傷、脊髓壓迫、帶狀皰疹性脊髓炎和急性脊髓前角灰質炎等。 2)周圍神經病變 常見:損傷、炎癥、腫瘤、變性等均可引起受累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發生,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失神經支配,產生肌肉萎縮,周圍神經病變的原因不同,決定了肌萎縮引病的形式,但不決定其臨床類型,周圍神經受損的部位決定了肌萎縮臨床表現的特征,但不影響其起病的形式,例如損傷和炎癥多為急性起病,引起肌肉急性失神經支配,遺傳性和變性起病緩慢,逐步進展,產生慢性失神經支配,肌肉萎縮的發生亦較慢,神經根損害所致者,表現為階段性肌肉萎縮,神經叢損害所致者,出現一組肌肉萎縮,神經干或末梢神經損害所致者,產生局部范圍或個別肌肉萎縮。 1.原發性或遺傳有關的周圍神經疾病,如進行性腓肌萎縮癥,遺傳性肥大性間質性神經病,肌萎縮性共濟失調,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病,遺傳性共濟失調性多發性神經病,家族性遺傳性腓肌萎縮型共濟失調綜合癥,家族性復發性壓迫性周圍神經麻痹,家族性復發性周圍神經病,遺傳性間質性脊炎神經病等。 2.周圍神經損傷,如脊神經的撕裂傷、挫傷,壓迫臂叢的產傷,神經的縮窄性壓迫神經電擊傷,放射損傷及燒傷等。 3.周圍神經的中毒性損害,包括藥物、有機物、無機物、細菌毒素等。 4.周圍神經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變態反應性病變及膠元結締組織病和潔節病性周圍神經病等。 5.其他,代謝性疾病中的周圍神經病,惡性疾病中的周圍神經病,周圍神經腫瘤。 3)神經肌肉接頭的病變 罕見,系由運動終極的神經末梢變性引起神經肌肉傳遞不能而致肌肉萎縮,如重癥肌無力的眼肌,頸肌萎縮,癌性肌病,有機磷中毒常出現肌束顫動和肌病變,但對于它的發病原理有最常見。 4)肌源性病變 1.遺傳性肌肉疾病。由遺傳基因異常所引起,如各種肌營養不良癥等。 2.炎癥性肌病,包括化膿性肌肉感染、不明原因的多發性肌炎--皮肌炎、風濕性肌病、潔節性多動脈炎、復發性脂膜炎、寄生蟲性肌炎和潔節病性肌炎等。 3.代謝性肌萎縮,如骨病性肌病、骨化性肌炎、甲狀腺性肌病。 5)廢用性肌肉病變 原因不清,有把它歸入下運動N元病變以上的抑制引起,但可能與肌肉的長期不運動密切有關。這類病變去病因后,一般情況好轉,并積極參加運動鍛煉,常可在短期內恢復原來的肌肉體積和肌力。如,病性肌無力、老年性肌無力。 6)缺血性病變 供應肌肉的血管固炎癥或損傷,或空氣、脂肪等栓子栓塞,可產生肌肉無菌性梗死而萎縮,如肢體的深靜脈血栓形成,長骨骨折時空氣或脂肪栓塞,心臟病的栓子脫落、潔節性多動脈炎,閉塞性脈管炎等。 愛心提示:建議進行物理及恢復性的治療。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采納為答案”。
2014-03-14 09:5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朋友,患了這肌萎縮應該格外注意勞逸結合.不可強行功能鍛煉,可通過中醫中藥的補腎活血的方法來治療.注意局部按摩也是很有必要的,順祝健康!
2014-03-13 09:5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很多人都擔心得了肌肉萎縮能治好嗎。肌肉萎縮目前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并且也很難治療,肌肉萎縮能治好嗎,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不良,肌肉體積較正常縮小,肌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神經肌肉疾肥大。肌肉營養狀況除肌肉組織本身的病理變化外,更與神經系統有密切關系。脊髓疾病常導致肌肉營養不良而發生肌肉萎縮。中醫治療應辨別虛損臟腑,以扶正為主兼顧祛邪,佐以疏風散寒化濕、清熱、理氣化瘀通絡。扶正以健脾益腎為要,貴在辯證精當,療程要長,緩緩圖功,以時間來換取療效。早期治療應以健脾益氣為主,中期重在補脾益腎,后期滋養肝腎,養陰益氣為要。肌肉萎縮能治好嗎,具體情況要針對病人自己的病情來定。
2014-03-09 09:5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如何知道梨狀肌萎縮。建議好好查查。
2014-03-06 09:5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傳波 副主任醫師
臨沂靜脈曲張醫院
其他
眼科
-
肌萎縮患者由于肌肉萎縮、肌無力而長期臥床,易并發肺炎、褥瘡等,加之大多數患者出現延髓麻痹癥狀,給患者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肌萎縮患者除請醫生治療外,自我調治十分重要。
2014-03-04 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