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樂翠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初生嬰兒得黃疸主要與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膽汁排泄障礙、母乳喂養以及感染等因素有關。 1.膽紅素生成過多:胎兒在母體內處于低氧環境,紅細胞生成數量多,出生后紅細胞破壞增加,膽紅素生成過多。 2.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肝細胞內攝取膽紅素的 Y、Z 蛋白含量低,肝酶系統發育不完善。 3.膽汁排泄障礙:膽管阻塞、膽管發育不良等,會導致膽紅素排泄不暢。 4.母乳喂養:部分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可能因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響膽紅素代謝。 5.感染:如新生兒敗血癥、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導致紅細胞破壞增加,膽紅素生成增多。 總之,初生嬰兒黃疸的原因較為復雜。家長一旦發現嬰兒出現黃疸,應密切觀察,必要時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膽紅素檢測等相關檢查,以確定黃疸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2-17 21:0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后的一周內可能出現皮膚黃染,這是由于體內膽紅素沉積在皮膚 表面所致,醫學上稱之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由于血液中的紅細胞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壽命短,易被破壞,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另一方面,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 新生兒發生黃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處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黃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膽紅素的代謝出現異常,它發生在新生兒的特定時期,使生理性黃疸明顯加重,并容易與生理性黃疸相混淆。病理性黃疸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黃疸可由細菌和其他病原體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體、弓形蟲等;非感染性黃疸有溶血性黃疸、膽道閉鎖和遺傳性疾病等。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外,還有一種新生兒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其特點為:黃疸程度較生理性高,黃疸持續時間長,有的可持續三個月之久。但嬰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引起黃疸的其他病因可發現。停喂母乳后3天,黃疸下降明顯。母乳性黃疸與腸道重吸收膽紅素有關。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引起膽紅素腦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診斷母乳性黃疸必須首先排除病理性黃疸!
2013-12-20 22:1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鵬波 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三級甲等
皮膚科
-
新生兒黃疸是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引起的,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后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癥狀。若生后24小時即出現黃疸,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復出現或生后一周至數周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
2013-12-17 23:0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1)黃疸出現得早,生后24小時內即出黃疸; (2)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黃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后又加深; (4)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 (5)有體溫不正常、食欲不佳、嘔吐等表現。 有病理性黃疸時應引起重視,因為它常是疾病的一種表現,應尋找病因。此外未結合膽紅素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會通過血腦屏障損害腦細胞(常稱核黃疸),引起死亡或有腦性癱瘓、智能障礙等后遺癥。所以一旦懷疑小兒有病理性黃疸,應立即就診。
2013-12-15 22:1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黃疸是嬰兒出生后常見的癥狀,主要分為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期,7-10天可恢復正常。。
2013-12-13 22:1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