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馮海峰 主治醫師
江蘇靖江市太和醫院
一級甲等
眼科
-
中醫治療宮頸息肉,通常會綜合運用中藥調理、針灸、穴位按摩、食療等方法,以達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祛濕止帶、軟堅散結等目的,改善患者的體質和癥狀,促進息肉的消退。 1. 中藥調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具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作用的方劑,如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湯、大黃蟄蟲丸等。但需注意,用藥應遵循醫囑。 2. 針灸療法:通過針刺特定穴位,如關元、氣海、中極等,調節氣血運行,增強機體免疫力。 3. 穴位按摩:按摩子宮、血海、足三里等穴位,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癥狀。 4. 食療輔助:多食用具有祛濕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薏米、冬瓜、桃仁等。 5. 情志調理:保持心情舒暢,避免肝郁氣滯,影響氣血運行。 中醫治療宮頸息肉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個體差異和病情特點,治療過程中患者應積極配合,同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了解病情變化。如果息肉較大或癥狀嚴重,可能需要結合西醫的手術治療。
2024-12-18 09:3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的病情已經了解,建議:點擊此處參考我的文章 《宮頸糜爛需要治療嗎?》
2013-12-16 16:2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病情分析: 子宮頸息肉是婦科常見病慢性子宮頸炎的一種臨床表征。它是因為慢性炎癥刺激使子宮頸管粘膜組織局部增生 ,而由于子宮自身有排異的傾向 ,致使增生的粘膜逐漸自基底部向宮頸外口突出而形成的息肉樣改變 ,故也叫做宮頸內膜息肉。宮頸息肉易被忽略。因為 1/3以上的患者缺乏明顯癥狀 , 意見建議:只是醫生檢查時才發現 ,即使有癥狀大多也輕微 ,主要是少量點滴出血、鮮紅色 ,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 ,有時被誤認為是“回經”。少數人的出血量可與月經相似。部分患者平時可有黃色白帶 ,多數有異味 ,或白帶中帶有血絲 ;還可表現為絕經后陰道流血 ,未婚的患者多表現為陰道口有腫物脫出。
2013-12-16 16: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占勝 醫師
邢臺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 宮頸息肉一經發現,即應手術摘除,摘除的息肉無論大小,都要做病理檢查,因為宮頸息肉有0。2%~0。4%的惡變率,雖然很低,也不要因麻痹大意而漏診。宮頸息肉摘除后還應徹底治療宮頸的炎癥,并定期復查。
2013-12-15 14:5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1.在臨床治療中,用藥如下:豬苓、茯苓、車前子、澤瀉、茵陳、赤芍、丹皮、黃柏、梔子各15克。血帶加白茅根、炒槐花各20克。 2.虛證則用滋陰清熱、利濕止帶法,可選擇知柏地黃湯加減。藥如:五味子、麥冬、熟地各15克,山藥20克,山茱萸、澤瀉、丹皮、黃柏、知母各15克。帶中挾血絲的,加生地榆、仙鶴草各20克。 在給予內服藥的同時,還應配合外治法以加強療效。例如外用藥物中的“婦寧栓”(中成藥),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帶、祛腐生肌、化瘀止痛的功效,適用于濕熱型的子宮息肉。每晚1次,每次1枚,納入陰道。云南白藥,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散腫之功,可用于局部,以治療宮頸息肉所致之赤帶。 另外,還可以配合針刺療法。取穴:足三里(雙)、中極、帶脈(雙)、少沖(雙)。手法:用毫針,帶脈向斜下刺,針2~2?5寸(同身寸,下同);中極針1~1?5寸;足三里以得氣為度。均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少沖穴針1~2分深,重刺激,不留針。每隔日針一次。
2013-12-12 1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