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血吸蟲病的癥狀多樣,包括發熱、胃腸道癥狀、肝脾腫大、皮疹以及呼吸系統癥狀等。 1.發熱:患者常出現不規則的低熱或間歇熱,熱度高低及熱型與感染輕重相關。 2.胃腸道癥狀: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這多因蟲卵在腸壁沉積導致炎癥所致。 3.肝脾腫大:肝臟和脾臟會因蟲卵沉積和纖維化而腫大,質地變硬。 4.皮疹:部分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紅色丘疹等癥狀。 5.呼吸系統癥狀:咳嗽、胸痛,嚴重時可能出現呼吸困難,這與蟲卵沉積在肺部有關。 總之,血吸蟲病的癥狀較為復雜,且可能因個體差異有所不同。若出現上述癥狀,尤其是在血吸蟲病流行地區有接觸疫水史,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和診斷。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控制病情、預防并發癥至關重要。
2024-12-17 17:3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侯衍豹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急性血吸蟲病癥狀 ·接觸 疫水后1-2天內,有的人在接觸部位的皮膚出現點狀紅色丘疹,奇癢。 ·潛伏 期:平均40天,多數在3周-2個月。發熱是急性血吸蟲病的突出癥狀。病人體溫午后開始逐漸升高,傍晚 時達到高峰,至午夜大汗熱退,熱退后病人自我感覺良好。各種抗生素對血吸蟲病發熱均無效 ,而經抗血吸蟲治療后,發熱可迅速消退。 ·病人 絕大多數有肝臟腫大,并伴有壓痛。感染較重,或反復感染者可出現脾腫大,若不及時治療,可迅速出現 消瘦、貧血、營養性水 腫和腹水,而導致死亡。 慢性血吸蟲病癥狀 ·主要表現為慢性腹瀉或下痢。輕者可無癥狀,或每日腹瀉2~3次,糞內偶帶少量血絲和粘液 ;重者可有腹痛、里急 后重、痢疾樣糞便等。這樣癥狀時輕時重,時愈時發。病人有不同程度乏力、貧血、消瘦、營養不良和勞 動力減弱,多數病人肝脾腫大。
2014-01-05 03: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英華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血吸蟲病的癥狀不同時期表現癥狀不同: (一)侵襲期 患者可有咳嗽、胸痛、偶見痰中帶血絲等。 (二)急性期 臨床上常有如下特點: 1.發熱:為本期主要的癥狀,發熱的高低,期限和熱型視感染輕重而異。 2.胃腸道癥狀:常呈痢疾樣大便,可帶血和粘液。 3.肝脾腫大。 4.肺部癥狀 :咳嗽相當多見,可有胸痛,血痰等癥狀。 (三)慢性期:多因急性期未曾發現,未治療或治療不徹底,或多次少量重復感染等原因,逐漸發展成慢性。本期一般可持續10~20年,因其病程漫長,癥狀輕重可有很大差異。 (四)晚期:病人極度消瘦,出現腹水、巨脾,腹壁靜脈怒張等晚期嚴重癥狀。
2013-12-30 14:3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病情分析:血吸蟲病是一種人和動物都能受傳染的寄生蟲病.血吸蟲的生活史比較復雜.成蟲寄生在人,牛,豬或其他哺乳動物的腸系膜靜脈和門靜脈的血液中,因此人和這類動物被稱為成蟲宿主或終宿主.蟲卵從宿主的糞便中排出,如糞便進入河水,蟲卵便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并不感染人,而要先鉆進釘螺體內寄生,釘螺被稱為中間宿主.一條毛蚴在釘螺體內可發育,繁殖成上萬條尾蚴.尾蚴離開釘螺后在淺表的水面下活動,遇到人或哺乳動物的皮膚便鉆人體內,進入血液,使人或動物感染血吸蟲病.有尾蚴的水稱為疫水.在我國的血吸蟲病流行區,人,牛和不圈養的豬是主要的傳染源.不論男女老少都容易感染血吸蟲病.不經藥物治療,血吸蟲病不可能自然痊愈,得過病后也不產生免疫力,治愈后的人如接觸疫水,還可以再次得病. 血吸蟲發育的不同階段,尾蚴,童蟲,成蟲和蟲卵均可對宿主引起不同的損害和復雜的免疫病理反應.由于各期致病因子的不同,宿主受累的組織,器官和機體反應性也有所不同,引起的病變和臨床表現亦具有相應的特點和階段性.根據病因的免疫病理學性質,有人主張將血吸蟲病歸入免疫性疾病范疇內指導意見:臨床表現 根據患者的感染度,免疫狀態,營養狀況,治療是否及時等因素不同而異.日本血吸蟲病可分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當尾蚴侵入皮膚后,部分患者局部出現丘疹或蕁麻疹,稱尾蚴性皮炎.當雌蟲開始大量產卵時,少數患者出現以發熱為主的急性變態反應性癥狀,常在接觸疫水后1~2月出現,除發熱外,伴有腹痛,腹瀉,肝脾腫大及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糞便檢查血吸蟲卵或毛蚴孵化結果陽性,稱急性血吸蟲病.然后病情逐步轉向慢性期,在流行區,90%的血吸蟲病人為慢性血吸蟲病,此時,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和不適,也可能不定期處于亞臨床狀態,表現腹瀉,糞中帶有粘液及膿血,肝脾腫大,貧血和消瘦等.一般在感染后5年左右,部分重感染患者開始發生晚期病變.根據主要臨床表現,晚期血吸蟲病可分為巨脾,腹水及侏儒三型.一個病人可兼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表現.在臨床上常見是以肝脾腫大,腹水,門脈高壓,以及因側支循環形成所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靜脈曲張為主的綜合征.晚期病人可并發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嚴重癥狀而致死.兒童和青少年如感染嚴重,使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及其他因素可影響生長發育和生殖而致侏儒癥診斷標準 1.疑似病例 在流行區有疫水接觸史并有下列臨床表現: ①急性血吸蟲病:疫水接觸部位皮炎,發熱,肝腫大伴肝區壓痛,腹瀉,嗜酸粒細胞顯著增多. ②慢性血吸蟲病:無癥狀或慢性腸道感染癥狀,肝脾腫大,嗜酸粒細胞高于正常. ③晚期血吸蟲病: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的肝硬化,生長發育障礙,或腹部肉芽腫. 2.確診病例 疑似病例加下列任何一項: ①糞便發現血吸蟲卵或孵化檢出毛蚴. ②直腸粘膜或肝組織活檢找到血吸蟲卵或蟲卵肉芽腫.生活護理:預防 (1)殺蟲治療:以吡喹酮為首選藥物.吡喹酮為一廣譜抗蠕蟲藥,治療血吸蟲病療效卓著.急性血吸蟲病患者,吡喹酮治療后,6~12個月糞便檢查陰轉率為90%左右,慢性與晚期患者為91%~100%,具體用藥方法如下: ①急性血吸蟲病:總劑量按120mg/kg計算,分12次,4天服完,體重超過60kg者,仍按60kg計算,應以住院治療為宜. ②慢性血吸蟲病:一般可采用總劑量60mg/kg,分6次,2天服完,或40mg/kg頓服.個別年老體弱者,總劑量可減至35~40mg/kg,兩次分服. ③慢性血吸蟲病:晚期患者多數患夾雜癥,藥代動力學研究表明慢性與晚期患者服用吡喹酮后,藥物吸收慢,排泄差,血藥濃度明顯增高,并維持較長時間,晚期患者血液濃度更高.因此,藥物劑量應適當減少和個體化.一般可按總劑量40mg/kg計,一次服完,或分兩次1天服完.服藥期間應加強觀察,服藥前后應暫時停用利尿劑. (2)對癥治療:急性期如有發熱,應臥床休息或住院治療,并補充營養和支持治療.病情嚴重者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慢性期以病原治療為主,有貧血及營養不良者,予以支持治療.晚期患者應適當休息,給予低鹽,高蛋白飲食,增加營養,改善全身狀況.對血漿蛋白明顯減低伴高度腹水者,可輸血漿或人血白蛋白,并適當利尿.巨脾型采用脾切除加大網膜腹膜后固定術.異位性損害如腦血吸蟲病有癲癇癥狀者,給苯巴比妥,安定,苯妥英鈉等控制發作. 對本病的預防以滅螺為重點,采取普查普治病人與病畜,管理糞便與水源及個人防護等綜合措施. (1)管理傳染源:在流行區每年普查普治病人,病牛,做到不漏診.一般慢性患者可采用單劑吡喹酮療法,可使人群感染率顯著下降.病牛可用硝硫氫胺(2%混懸液)一次靜脈注射法,水牛的劑量為1.5mg/kg,黃牛為2mg/kg,治愈率達98%以上. (2)切斷傳播途徑 ①滅螺是預防本病的關鍵.應摸清螺情,因地制宜,采用物理滅螺或藥物滅螺法,堅持反復進行.可結合興修水利和改造釘螺孳生環境,因地制宜,選擇墾種,養殖,水淹,土埋及火燒等辦法.常用的滅螺藥物有五氯酚鈉和氯硝柳胺.五氯酚鈉對成螺,幼螺,螺卵均具有較好殺滅作用,但對農作物,魚類和人也有一定毒性;氯硝柳胺僅對魚有毒性,其殺螺效率高,持效長,作用緩慢,與五氯酚鈉合用可提高藥效. ②加強糞便管理與水源管理,防止人畜糞便污染水源.糞便需經無害化處理后方可使用.處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如推廣三格式糞池,或沼氣糞池.在流行區,提倡飲用自來水,井水或將河水儲存3天,必要時每擔水加漂白粉1g,或漂白粉精1片,15分鐘后即可安全使用. (3)保護易感人群:盡量避免接觸疫水,尤其應嚴禁兒童在疫水中游泳,洗澡,嬉水,捕捉魚蝦等.因工作需要必須與疫水接觸時,應加強個人防護,如用1%氯硝柳胺堿性溶液浸漬衣褲,對尾蚴的侵入有預防作用.以脂肪酸為基質,加堿皂化后,摻入2%氯硝柳胺和松節油制成防護劑,有殺死尾蚴作用.血吸蟲疫苗已在家畜中使用,近年來開展的血吸蟲疫苗研制工作有可能制備出適合于人類的有效疫苗.復診 經徹底治療后,2~3個月內不發生臨床癥狀或體征,以及糞便檢查無蟲卵即為治愈. 1.主方清脾飲(陳自明《婦人良方》)加減 處方:柴胡12克,黃芩12克,青皮6克,厚樸10克,草果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梔子12克,黃連10克,金銀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熱毒偏盛者,可加服六神丸.濕偏盛者,可合用三仁湯(吳鞠通《溫病條辨》).黃疸者,加茵陳30克.腹痛,腹瀉下痢者,可用葛根芩連湯(張仲景《傷寒論》)合白頭翁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2.中成藥復方檳榔丸,成人每次lO克,每日2次,飯前溫開水吞服.適用于殺蟲,解蠱毒.20日為1個療程,總量400克. 3.單方驗方 (1)南瓜子粉(方藥中等《實用中醫內科學》) 處方:南瓜子去殼,去油,研粉,成人每次80克,每日3次,連服4周.適用于殺蟲,解蠱毒;副作用有頭暈,腹瀉,食欲減退等,一般在連續服藥10日后副反應可減少或消失. (2)鴉膽子(方藥中等《實用中醫內科學》) 處方:鴉膽子去殼取仁,成人每次10粒(重0.4克左右),裝入膠囊吞服,每日3次,連服40日為1個療程.適用于殺蟲,解蠱毒. (3)甘草粉(方藥中等《實用中醫內科學》) 處方:甘草粉,每次10克,每日3次.適用于急性期退熱.熱退后減半量再繼續服1周. Ⅱ.慢性期 肝郁脾虛型脅肋脹痛,腹痛腹瀉,大便有白色粘凍,納呆無力.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 疏肝健脾. 1.主方逍遙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柴胡12克,白芍15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廣木香6克(后下),黨參15克,扁豆12克,枳殼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金佛止痛丸,每次1瓶,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 處方:花椒適量,研為細末,每日沖服5克,分3次服,25日為1個療程. 瘀血內阻型面色黧黑,胸脅脹痛或刺痛,脅下或痞塊,形體消瘦,舌質有暗紫或有瘀斑,苔薄,脈細澀. 活血化瘀. 1.主方化瘀湯(張伯臾等《中醫內科學》)加減 處方:當歸12克,牡丹皮,紅花,桃仁,青皮各10克,赤芍15克,丹參,牡蠣,穿山甲各30克,白術12克,雞內金12克.水煎服. 2.中成藥大黃廑蟲丸,每次6克,每日3次. Ⅲ.晚期 1.參照鼓脹進行辨證論治. 2.單方驗方 (1)半邊蓮湯(胡熙明等《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處方:半邊蓮,每日6~48克(一般為36克),水煎,制成10%~20%煎劑服用. (2)溫補逐水丸(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中醫科驗方) 處方:淡附片,肉桂各9克,黨參30克,炒白術15克,黑丑,白丑各6克,阿膠9克,茯苓15克,甘遂,大戟各9克,大棗30只.上述除阿膠,大棗外共研為細末,將阿膠熔化,大棗去皮核搗爛,與藥末拌勻為丸,丸如綠豆大.每晨空腹服1次,用量3—9克(一般為6克),30日為1個療程.必要時可酌加藥量和延長療程.
2013-11-28 09:2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