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歲女性慢性起病的鼻竇炎如何治療好
年齡:36 性別:女 起病的急緩:緩慢起病 病情描述:鼻竇炎 你想解決什么問題: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好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鼻竇炎是鼻竇黏膜的炎癥性疾病,病因多樣,如細菌感染、鼻腔結構異常等。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選擇哪種方法取決于病情嚴重程度、癥狀持續時間、患者身體狀況等。 1. 病情嚴重程度:若癥狀較輕,鼻竇炎癥局限,可先嘗試保守治療。若鼻竇炎癥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可能需要手術。 2. 癥狀持續時間:短期癥狀可先保守治療,觀察效果。長期反復的嚴重癥狀,手術可能更有效。 3. 鼻腔結構異常:存在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結構問題,影響鼻竇引流,手術矯正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4. 患者身體狀況:身體狀況良好能耐受手術,且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手術。身體較弱或有其他基礎疾病,保守治療更安全。 5. 患者治療意愿:若患者對保守治療的接受度高,可先進行。若更希望快速解決問題,且符合手術指征,可選擇手術。 總之,對于 36 歲女性慢性起病的鼻竇炎患者,應綜合多方面因素,在醫生的評估和建議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2024-12-17 19:1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興國 主治醫師
瑞麗市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骨科
-
應該是鼻竇炎造成的。建議您做個鼻部的CT來明確診斷。可以吃點鼻竇炎口服液,和加替沙星。要注意休息,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可以用紅霉素軟膏加云南白藥來抹鼻腔會有很好的效果。既有保護鼻腔粘膜的功效,云南白藥又有止血的功效。如果伴有頭疼或是鼻塞可以用點霍丹丸。
2013-11-15 13: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馬保臣 主任醫師
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
三級甲等
骨一科
-
您好,根據你的描述,可能是 鼻竇炎,鼻竇炎是一種常見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化膿性鼻竇炎多繼發于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膿涕,頭痛為主要特征;慢性化膿性鼻竇炎常繼發于急性化膿性鼻竇炎,以多膿涕為主要表現,可伴有輕重不一的鼻塞,頭痛及嗅覺障礙.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多呼吸新鮮空氣,避免鼻子干燥.對鼻腔病變及時診治,鄰近的病灶感染需治療.鼻內滴血管收縮劑有利于鼻竇的通氣和膿涕引流,亦可同時配合口服藥物。謝謝。
2013-05-06 14:0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急性鼻竇炎的癥狀 急性鼻竇炎為鼻竇粘膜急性炎癥,多發生在感冒后,急性鼻竇炎的癥狀與哪一種鼻竇發 患鼻竇炎前后對比 生炎癥有關,以下是各組鼻竇發炎時不同的表現: 前額部疼,晨起輕,午后重。還可能有面頰部脹痛或上列磨牙疼痛,多是上頜竇炎。 晨起感前額部疼,漸漸加重,午后減輕,至晚間全部消失,這可能是額竇炎。 頭痛較輕,局限于內眥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頭頂部,多為篩竇炎引起。 眼球深處疼痛,可放射到頭頂部,還出觀早晨輕、午后重的枕部頭痛,這可能是蝶竇炎。 但是大多數人的癥狀可能有很多地方,所以有時候無法根據頭痛來確定究竟是哪個鼻竇發炎。 除頭痛外鼻竇炎的典型的急性鼻竇炎表現還包括:鼻塞,流膿涕,暫時性嗅覺障礙,畏寒、發熱、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適等。較小兒童幼兒可發生嘔吐、腹瀉、咳嗽等癥狀。膿鼻涕刺激咽喉還可以引起咽喉不適,咽喉炎等。 嚴重的急性鼻竇炎可以引起眼部的感染,但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急性鼻竇炎的并發病如眼眶感染等已較少見。 治療:功能性鼻內窺鏡微創手術對急性鼻竇炎和慢性鼻竇炎具有特別明顯的治療效果。可以精確的去除病變組織和骨頭,使鼻竇開口擴大,恢復鼻竇的正常生理功能。鼻內窺鏡鼻竇手術具有傳統鼻竇炎手術無法比擬的微創性。 慢性鼻竇炎的癥狀 1、膿涕多:鼻涕多為膿性或粘膿性,黃色或黃綠色,量多少不定,多流向咽喉部,單側有臭味者,多見于牙源性上頜竇炎。 2、鼻塞:輕重不等,多因鼻粘膜充血腫脹和分泌物增多所致,鼻塞常可致暫時性嗅覺障礙。伴有鼻息肉時鼻腔可完全阻塞。 3、頭痛:慢性化膿性鼻竇炎一般地明顯局部疼痛或頭痛。如有頭痛,常表現為鈍痛或頭部沉重感,白天重,夜間輕。前組鼻竇炎多表現前額部和鼻根部脹痛或悶痛,后組鼻竇炎的頭痛在頭頂部、顳部或后枕部。患牙源性上頜竇炎時,常伴有同側上列牙痛。 4、其他:由于膿涕流入咽部和長期用口呼吸,常伴有慢性咽炎癥狀,如痰多、異物感或咽喉疼痛等。若影響咽鼓管,也可有耳鳴、耳聾等癥狀。 5、慢性篩竇炎常與慢性上頜竇炎合并存在,除有一般慢性化膿性鼻竇炎的癥狀外,嗅覺減退更為明顯。
2011-10-26 16:5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鼻竇炎病因 確定鼻竇感染致病菌的最佳方法(金標準)為上頜竇吸引及引流物的分離、培養。目前許多醫師正嘗試以內鏡引導下中鼻道分泌物培養代替鼻竇引流物培養。部分研究亦顯示,從中鼻道分泌物中分離的致病菌與上頜竇分離的致病菌有良好的相關性,但仍需對這種方法的準確性和特異性進行深入驗證。 急性鼻竇炎最常見的致病菌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卡他莫拉菌;慢性鼻竇炎致病菌則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厭氧菌。感染在慢性鼻竇炎發病過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確,因為培養結果可能僅反應了細菌的定居,而非感染。小兒慢性鼻竇炎的致病菌主要包括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和溶血性鏈球菌。 與社區獲得性鼻竇炎不同,院內感染性鼻竇炎的病原菌多為革蘭陰性腸桿菌,如銅綠假單胞菌、克雷伯菌、奇異變型桿菌、擬桿菌和革蘭陽性球菌(鏈球菌或葡萄球菌)等。 易感因素 許多因素均與鼻竇炎的發病相關。除最常見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之外,過敏性鼻炎也常會使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加重,非過敏性鼻炎則是慢性鼻竇炎患者最常見(約26%)的伴發疾病之一。近期有研究顯示,胃食管反流(GERD)也是鼻竇炎的病因之一。很多復發性鼻竇炎患者存在體液免疫缺陷,一些免疫缺陷患者也可能以復發性鼻竇炎作為其臨床表現之一。對復發性慢性鼻竇炎患者可行免疫功能相關實驗室檢查,如免疫球蛋白定量分析、特異性抗體反應和T細胞計數及功能測定等。此外,鼻竇炎和中耳炎或哮喘也具有極高的相關性。 診斷 在做出鼻竇炎診斷前,醫師應首先對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查、影像學和(或)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見圖)。當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持續10~14天時,應考慮為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成年患者的突出表現為鼻充血、膿性鼻溢液、顏面部和牙痛、鼻后溢液、頭痛和咳嗽。盡管上述癥狀均無特異性,但持續存在的膿性鼻溢液和顏面疼痛提示可能存在細菌感染。兒童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癥狀與上述表現相似。其余少見癥狀包括發熱、惡心、抑郁、疲勞、口臭和咽喉疼痛。慢性鼻竇炎的癥狀與急性鼻竇炎類似,但表現可能更不典型。 當病史提示鼻竇炎時,應從詳細的面部檢查開始對患者實施體檢。急性鼻竇炎可表現為受累部位的腫脹、觸痛,當眼眶受累時,偶可出現復視和眼球突出。因部分牙根位于上頜竇的基底部,鼻竇炎偶爾也可表現為牙痛。應對鼻黏膜及其分泌物的性質進行檢查,感染性鼻炎和鼻竇炎時鼻黏膜紅腫,而過敏性鼻炎時鼻甲蒼白。中鼻道存在膿性分泌物強烈提示細菌性鼻竇炎,但如不用血管收縮藥解除鼻黏膜充血是很難看到分泌物的,因此,不能以膿性分泌物的缺失排除鼻竇感染的可能。鼻竇黏膜的遷延性炎性改變可引發鼻息肉,重癥持續性哮喘和非激素抗炎藥不耐受往往也與鼻息肉相關。 因急性鼻竇炎的診斷多靠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當癥狀模糊、體格檢查意義不明確或初始治療效果不佳時,應考慮行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可安全、快速地對上頜竇和額竇進行無創評估,但有研究發現,與鼻竇炎診斷金標準——放射學檢查相比,超聲檢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差,因此,僅適用于孕婦等不宜接受放射檢查的患者。 由于X線片有較高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因此,并非診斷急性鼻竇炎所必須。X光片上可見的輕至中度黏膜增厚為鼻竇炎的非特異性表現,但如出現上頜竇黏膜厚度>6mm(兒童>4mm),上頜竇氣腔容積減少>33%或任何鼻竇出現液氣平面等表現時,均應考慮鼻竇炎的可能。總之,X光檢查在診斷慢性鼻竇炎方面的意義有限。 高分辨率CT掃描可顯示鼻竇炎的病變范圍及竇口-鼻道復合體的阻塞程度,同時也可顯示體格檢查及內鏡不能明確的相關解剖結構。MRI可清楚地顯示軟組織圖像,但對骨骼的解剖結構顯示不佳,且無法區分水腫黏膜和炎癥病變組織,因此在鼻竇炎診斷方面的作用有限。 急、慢性和復發性鼻竇炎的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細胞學分析、鼻竇黏膜活檢和對免疫功能的檢查等。細胞學檢查對鼻竇炎相關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嗜酸性粒細胞性非過敏性鼻炎、嗜中性粒細胞性鼻炎和血管運動性鼻炎等的診斷有很大幫助。鼻竇黏膜活檢有助于醫師明確是否存在真菌性或肉芽腫性病變,并了解纖毛的超微結構。 治療 抗生素治療是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的主要治療方法。因臨床上很少行上頜竇穿刺細菌培養,故抗感染藥物的選擇多依靠臨床病史。在過去幾年中,鼻竇炎最常見的致病菌——肺炎鏈球菌的青霉素耐藥率不斷增加,目前有25%~50%的菌株相對或高度耐藥。 對于普通兒童和成年鼻竇炎患者,阿莫西林是首選抗生素之一。雖然阿莫西林對產內酰胺酶的菌株療效不佳,但可通過添加β-內酰胺酶抑制劑來克服。頭孢菌素也常被用于治療急、慢性鼻竇炎:一代頭孢菌素,如頭孢羥氨芐和頭孢氨芐等因對流感嗜血桿菌無效而已較少使用;二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呋辛和頭孢丙烯等對產酶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較好療效;三代頭孢菌素中的頭孢泊肟和頭孢地尼亦為較理想的用藥選擇。喹諾酮類藥物,如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也均可在特定情況下用于鼻竇炎治療。當發生反復遷延或重癥鼻竇炎時,應考慮致病菌可能為厭氧菌,此時可聯用克林霉素、甲硝唑和其他廣譜抗生素治療。通過吸入途徑局部使用抗生素治療鼻竇炎也是很有應用前景的治療方法,可通過該途徑使用的抗生素包括妥布霉素、慶大霉素、環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 抗生素治療鼻竇炎的療程尚未完全明確。對大多數急性鼻竇炎患者來說,14天足矣;另有人建議,將抗生素用至癥狀消失后7天。兒童患者如抗生素治療3天后療效仍不佳,則應考慮更換抗生素。對抗生素在慢性鼻竇炎治療中的作用尚存爭議,但對慢性鼻竇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為較理想選擇。尚未見對復發性鼻竇炎患者給予預防性抗生素治療的研究報告,但對存在免疫缺陷的復發性鼻竇炎患者,可考慮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多項已發表的鼻竇炎診療指南均建議對抗生素的使用持慎重態度,但當患者存在嚴重鼻竇炎癥狀和體征時,無論病程長短,均可考慮應用抗生素。這些癥狀、體征包括:起病3~5天后癥狀加重、體溫>39℃、出現上頜齒或顏面疼痛、單側鼻竇觸痛和眼眶周圍腫脹。 目前尚無資料支持給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患者服用抗組胺藥物治療,除非考慮患者的鼻竇炎為過敏性鼻炎誘發。抗充血藥在理論上可降低鼻腔氣流阻力,并增加竇口開放幅度,因此,可局部應用或口服抗充血藥治療急、慢性鼻竇炎。 尚無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鼻竇炎的雙盲對照研究。最近的一些研究顯示,作為抗生素治療的輔助療法,鼻內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對急、慢性和復發性鼻竇炎患者有一定療效。盡管鼻內應用的糖皮質激素不太可能到達鼻竇內部,但其有相對安全、確切的抗炎和緩解鼻充血的療效,因此已成為鼻竇炎輔助治療的合理方法。仍需進行更多設計嚴格的試驗,明確鼻內激素治療是否對鼻竇炎有效。有確切證據表明,鼻內和全身激素治療慢性鼻竇炎伴發的鼻息肉有效。 黏液溶解劑和祛痰劑等輔助治療藥物也常被用于治療鼻竇炎患者,部分患者可能從中獲益,但并無直接證據證實其療效。對有免疫缺陷的急、慢性鼻竇炎患者,可適當輸注免疫球蛋白預防顱內膿腫、腦膜炎、敗血癥及死亡等多種并發癥,用藥期間應對患者進行密切隨訪,如經3~6個月的治療后仍無效,則應適時停藥。 鼻內鏡和CT檢查的常規應用,促進了鼻竇手術治療的發展。鼻內鏡的應用顯著提高了醫師對竇口-鼻道復合體的了解程度,而既往的前鼻鏡檢查和常規X線片均不能很好地顯示該結構。對慢性感染性鼻竇炎,特別是有證據顯示竇口-鼻竇復合體存在機械性阻塞時,應將功能性鼻內鏡手術作為標準治療方法。
2011-10-24 16:5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鼻竇炎微創手術費用受哪些因素影響? -
Q: 鼻竇炎有哪些常見癥狀? -
Q: 怎樣準確區分鼻炎和鼻竇炎? -
Q: 霉菌性鼻竇炎能否被徹底治愈? -
Q: 3 歲半兒童鼻竇炎反復發作如何應對 -
Q: 11 歲女孩鼻竇炎一年多未愈,如何根治? -
Q: 五歲女孩患鼻竇炎應如何處理 -
Q: 怎樣有效治療副鼻竇炎 -
Q: 十多年鼻竇炎如何有效治療? -
Q: 鼻炎和鼻竇炎的區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