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麗 主任醫師
鄭州市中心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20 歲女性可能面臨的健康問題包括月經失調、皮膚問題、營養失衡、心理壓力以及運動損傷等。 1. 月經失調:可能由于內分泌紊亂、生活不規律等引起。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律、經量異常等。治療方法包括調整生活習慣,必要時藥物治療,如烏雞白鳳丸、逍遙丸、益母草顆粒等。 2. 皮膚問題:常見有痤瘡、過敏等。可能與激素水平變化、飲食、環境等有關。需注意皮膚清潔,合理護膚,必要時使用藥物,如維 A 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夫西地酸乳膏等。 3. 營養失衡:多因挑食、節食等。可能導致貧血、免疫力下降。要均衡飲食,適當補充營養劑,如多維元素片等。 4. 心理壓力:學習、工作等帶來。可能出現焦慮、抑郁。可通過運動、傾訴等方式緩解,嚴重時需心理治療。 5. 運動損傷:運動不當造成。如肌肉拉傷、關節扭傷。受傷后及時休息、冷敷,可外用云南白藥氣霧劑等。 20 歲女性要關注自身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態,如有健康問題應及時就醫。
2024-12-17 20:3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廣林 副主任醫師
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
三級乙等
泌尿外科
-
導致眼睛干澀的常見原因有:1,維a缺乏,除眼睛干燥外,還有皮膚干燥或夜肓癥表現.2,常常看電腦,電視,瞬目的頻率明顯減少,淚膜蒸發的時間將會明顯延長,引起眼睛干澀.3,中老年人,淚液分泌功能減退,出現眼睛干澀.4,干眼癥可能是干燥綜合征的表現之一.建議您及時去醫院做個檢查,明確病因后再對癥治療。在治療的同時建議多吃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維生素a對眼睛的發育和保護視力有促進作用.維生素a是維持人體一切上皮組織正常機能所必需的物質,它對細胞起黏合保護作用,含維生素a豐富的食品有:豬肝,羊肝,牛肝,蛋類,牛奶,奶粉,奶油,干酪等奶制品,刀魚,大比目魚,鮭魚肝.含有胡蘿卜素或類胡蘿卜素的食物,如胡蘿卜,番茄,紅辣椒,菠菜,生菜等。
2012-03-20 09: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小寶寶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見的,并非都是體質虛弱、身體有病的癥狀。不少家長認為是孩子體質虛弱,因而虛汗不斷。其實,有相當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見于頭和頸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時內發生,1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嬰幼兒期由于新陳代謝旺盛,加上小兒活潑好動,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寧,所以入睡后頭部也可出汗。所謂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長往往習慣于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于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有的家長在孩子入睡前給其喝牛奶、麥乳精等,小兒入睡后機體大量產熱,主要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另外,室溫過高、或保暖過度也是小兒睡眠時出汗的原因,這些都屬于生理性的出汗。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兒安靜狀態下出現的,如佝僂病的出汗,表現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兒頭部明顯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嬰兒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結果造成枕部頭發稀疏、脫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環狀脫發,醫學上稱之為“枕禿”,是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只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佝僂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會自止。假如小兒不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數是有病的表現,最常見者是結核病。結核病還有其他表現,如低熱、疲乏無力、食欲減退、面頰潮紅等。結核病的病兒白天活動時易出汗稱為虛汗,夜間的出汗稱為盜汗。如懷疑孩子感染了結核,應做肺部X線檢查或做結核菌素試驗以便及時診斷、及時治療。體質弱的小兒常常在白天活動時或夜間入睡后,在頭、胸、背部成片狀出汗。往往是由于喂養不當或消化吸收不良而發生營養不良造成的。護理上要注意調整喂養方法,促進小兒食欲,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糖的攝人量。必要時可采用中醫中藥調理脾胃不合。因此,對小兒睡眠中的出汗,應仔細區別,必要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發現異常及時治療。另附上幼兒睡覺出現的其它相關狀況和分析:你自己研究對比一下~~正常的嬰兒在睡眠時比較安靜舒坦,呼吸均勻而沒有聲響,有時小臉蛋上會出現一些有趣的表情。但是如果嬰兒有以下狀況出現,父母應該高度重視。癥狀一:嬰兒在剛入睡時或即將醒時滿頭大汗。專家提醒:可以說大多數嬰兒夜間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他不適的表現,就要注意觀察,加強護理,必要時去醫院檢查冶療。比如嬰兒伴有四方頭、出牙晚、囟門關閉太遲等征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僂病。癥狀二:嬰兒夜間睡覺前煩躁,入睡后全身干澀,面頰發紅,呼吸急促,脈搏增快,超過110次/分。專家提醒:這預示著嬰兒即將發燒。應該注意嬰兒是否有感冒癥狀或腹瀉癥狀,另外注意給他補充水分。如果嬰兒真有發燒癥狀出現,即應采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溫方式。癥狀三:嬰兒睡眠時哭鬧,時常搖頭、抓耳,有時還發燒。專家提醒:嬰兒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濕疹或是中耳炎。應該及時檢查嬰兒的耳道有無紅腫現象,皮膚是否有紅點出現,如果有的話,及時將嬰兒送醫院診治。癥狀四:嬰兒睡覺時四肢抖動。專家提醒:這一般是白天過度疲勞所引起的,不必擔心。需要注意的是,嬰兒睡覺時聽到較大響聲而抖動是正常反應;相反,若是毫無反應,而且平日愛睡覺,則當心可能是耳聾。癥狀五:嬰兒睡覺后不斷地咀嚼。專家提醒:嬰兒可能是得了蛔蟲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若是蛔蟲病可用嬰兒專用的驅蟲藥驅除;若是排除了蛔蟲病,則應該合理安排嬰兒的飲食。癥狀六:嬰兒睡著后手指或腳指抽動且腫脹。專家提醒:這時父母要仔細檢查一下嬰兒的手指,看它是否被頭發或其他纖維絲纏住,或被蚊蟲叮咬的痕跡。癥狀七:嬰兒不能睡得沉,經常翻動身體。專家提醒:其實小寶寶入睡后在床上翻滾的現象較為常見。有時被子墊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會影響嬰兒的睡眠質量。有些家長怕小兒睡覺時冷,讓他穿著衣服睡覺,小兒感到不適,于是翻來滾去。有的家長總是擔心小兒吃不飽,晚上睡前還讓他吃很多的東西,使得小兒睡覺后肚子總是脹得難受,所以睡覺睡不踏實。癥狀八:嬰兒經常在睡著后
2012-03-10 14:4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