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侯衍豹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乳腺癌的發病風險在不同年齡段有所不同,總體來說,40 歲以上的女性患病風險逐漸增加,尤其是 50 至 59 歲、60 至 69 歲這兩個年齡段相對更高。此外,遺傳因素、生活方式、激素水平、乳腺疾病史、肥胖等也會影響患病風險。 1. 年齡因素:40 歲后隨著年齡增長,乳腺細胞老化和基因突變的可能性增加。50 至 59 歲、60 至 69 歲是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段。 2. 遺傳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近親患乳腺癌,尤其是一級親屬(母親、姐妹),自身患病風險會升高。 3. 生活方式:長期吸煙、酗酒、熬夜、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患病幾率。 4. 激素水平:長期使用含雌激素的藥物或保健品,絕經后激素替代治療等可能提高風險。 5. 乳腺疾病史:曾患有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疾病的女性,患癌風險較大。 6. 肥胖:身體脂肪過多會導致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乳腺癌風險。 總之,女性應關注自身乳腺健康,定期進行乳腺檢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乳腺癌的發病風險。若發現乳腺異常,應及時就醫。
2024-12-18 11: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浩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乳腺癌是由乳腺導管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是婦女的常見惡性腫瘤。在許多西方國家中,乳腺癌的發病率占女性癌腫的首位。在我國,乳腺癌占女性惡性腫瘤的前二位。據有關資料,其發病率在女性為23/10萬人口,在男性則僅為0.49/10萬人口。男子乳腺癌大約占整個乳腺癌的1%左右。乳腺癌大多發生在40~60歲,或絕經期前后的婦女,尤其以45~49歲和60~64歲間發病率最高。
2014-01-16 22:2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乳腺癌在治療中以手術、放化療為主,早期患者服用含量為16.2%的人參皂苷Rh2(護命素)可以縮小腫瘤,控制癌細胞轉移,加大治愈幾率;配合放化療患者服用能增效減毒,抑制各種副作用,減少化療次數;得了這個病并不是代表宣告死亡,至于病因的話主要有以下一些:1 年齡:在女性中,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在月經初潮前罕見,20歲前亦少見,但20歲以后發病率迅速上升,45~50歲較高,但呈相對的平坦,絕經后發病率繼續上升,到70歲左右達最高峰,死亡率也隨年齡而上升,在25歲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時始終保持上升趨勢。 2 遺傳因素:家族的婦女有第一級直親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 月經初潮年齡:初潮年齡早于13歲者發病的危險性為年齡大于17歲者的2.2倍 4 絕經年齡:絕經年齡大于55歲者比小于45歲的危險性增加 5第一次懷孕年齡:危險性隨著初產年齡的推遲而逐漸增高,初產年齡在35歲以后者的危險性高于無生育史者 6 絕經后補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長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 7 體重增加可能是絕經期后婦女發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 8卵巢功能 乳腺受卵巢激素的調節。雌激素是乳腺發育的基本刺激素,亦是乳腺腫瘤發病的先決條件之一。有人認為,雌酮和雌二醇的異常增加與雌三醇的缺乏是乳腺腫瘤的發病原因之一,已得到臨床檢查的支持與動物實驗的證明。而且男性乳腺腫瘤患者少見,約為女性患者的1%,此亦說明可能與男性無卵巢激素有關。
2014-01-02 15:1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乳腺癌可以保乳不切嗎? -
Q: 乳腺癌如何進行自查? -
Q: 不同人群怎樣篩查乳腺癌? -
Q: 患有乳腺癌應如何應對 -
Q: 乳腺癌化療期間能否食用花生 -
Q: 患有乳腺癌應如何應對? -
Q: 乳癌術后月經呈黑色與病情有關嗎? -
Q: 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飲食需注意哪些? -
Q: 請問乳腺癌能有效治療嗎 -
Q: 浸潤性乳腺癌術后下肢和喉嚨痛是轉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