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葉中綠 主任醫師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
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原因,主要是骨髓衰竭或造血干細胞生血功能低下,治療方案主要針對造血干細胞功能進行處理,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治療:一、調節免疫功能、免疫力環境;二、刺激或者是調整造血干細胞的功能;三、改善骨髓的內環境。
2019-12-30 09:0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名醫們曾經回復過類似的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
李春富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兒科
- Q:
- A:
我們國家在全世界的半相合聯合臍血移植做得是不錯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在我國有很多臍血移植的病例,治療效果總體來講是理想的,但是治愈率可能在70%左右,還不詳細»
李春富主任醫師 回答了: 怎么提高臍血的供應問題?
李春富主任醫師 回答了: 半相合聯合臍血移植治療重型β地貧治愈率?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不良(低下)性貧血,又稱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d hypoplastic anemia)是一組由于化學、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細胞損傷,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的疾病。臨床上將無原因可查者稱為原發性再障,有病因可查者稱為繼發性再障。據國內統計前者占再障病例的70%~80%,后者約占12%~30%。國外報道各占50%左右。另有一些再障(如Fanconi綜合征和暫時性骨髓抑制)的病程和預后均不同于慢性繼發性再障。再生障礙性貧血在我國發病不多,每年0.74/10萬人口,其中每年有0.14/10萬人口為重型再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