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賴俊東 住院醫師
陽江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
基底細胞癌一般是紫外線光照射、人體基因病變、接觸癌變物質所引起的。 1、紫外線照射。如果長期從事戶外的運動,比如放牧牛羊或者種植樹木,并且存在多處皮膚暴露的情況,可能會長時間受到紫外線的照射而引起局部皮膚癌變,而會增加患上基底細胞癌的風險。 2、人體基因病變。.如果有P53等相關皮損,可能導致基底細胞癌。 3、接觸癌變物質。如果長期接觸長期接觸砷或者大量服用含有雄黃的中草藥物,容易誘發局部皮膚癌變,可能會提高患上基底細胞癌的幾率。 基底細胞癌經常發病于面部、頭部、軀干總部位,同時會出現暗黑色的小結節,隨著病情的發展還可能會導致中央潰瘍,并伴有黑色壞死的結痂,甚至還會誘發侵襲性潰瘍。有上述情況需要及時前往醫院的皮膚病科進行檢查,一般可通過手術切除、放療、冷凍、激光療法等方式進行治療,有利于延緩病情的發展。
2020-01-06 14:2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名醫們曾經回復過類似的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
黃志權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口腔科
- Q:
- A:
基底細胞癌可長時期內無自主癥狀。初起時出現灰黑色或棕黃色斑,伴有毛細血管擴張。以后在病變的中央部分發生潮濕、糜爛、表面結痂或出血。痂皮剝脫后形成潰瘍,邊緣高起外詳細»
毛越蘋副主任醫師 回答了: 雄激素源性脫發如何護理?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又稱基底細胞上皮瘤,蝕性潰瘍,很少見,占肛門直腸惡性腫瘤的0.2%,是一種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屬器基底細胞的惡性上皮細胞瘤,極少發生轉移,發病與日光照射有密切關系,故好發于頭、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見于白色人種,少見于有色人種。好發于頭皮、面頸部等暴露部位和戶外工作者。發病年齡都較大,平均在60歲以上,男性多見。據Nielsen(1981年)等報道,30年內治療34例,平均年齡68歲。78%在緣,27%伸入到肛管并累及齒狀線的典型病變為肛管慢性結節,增長緩慢,中央常形成潰瘍,潰瘍周圍繞以珍珠樣隆起的邊緣,即侵蝕性潰瘍。有出血、疼痛、瘙癢、分泌物及大便習慣的改變。早期病變小而表淺,診斷困難,臨床常誤診為痔、肛裂及肛周濕疹,應及早活檢確診。廣泛性局部切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