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未病先防”的預防思想認為,在氣候寒冷的秋冬容易復發的疾病,在陽氣充足的春夏二季就應該做好未病先防的準備。三伏天是夏季最熱的時候,此時陽氣最為活躍,三伏天灸(三伏貼)對于虛寒性的疾病及那些體質虛寒的病人有很好的預防保健作用。能使人體陽氣充沛,抗寒能力增強,減輕病患的癥狀,減少秋冬季節疾病的發作。
中醫理論認為,每付的開頭是開穴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貼敷效果最好,所以一般主張每付的開頭日子做貼敷,這也符合中醫的子午流注開穴理論。當然也不用那么拘泥,錯過了伏頭也不是沒有效果,還是可做這項治療的。
三伏貼適合哪些疾病?
1、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喉炎、多痰、體虛感冒等病癥。
2、消化道疾?。喊儾?、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便秘、慢性腹瀉、消化不良等。
3、骨關節?。侯i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腰肌勞損、膝骨關節病、風濕性關節炎。
4、婦科?。簩m寒、慢性盆腔炎。
哪些人群不適合貼三伏貼?
1.疾病人群:皮膚長有皰、癤以及皮膚有破損者;急性病治療期的患者;嚴重慢性病患者、肝腎功能不全等重癥疾病者。
2.特殊人群:6個月以內的小兒、孕婦;嚴重過敏性體質者;植入心臟起搏器者。
根據中醫“冬病夏治,冬病冬防”,“子午流注、適時開穴”的傳統理論,天灸的時間多選在每年的夏季“三伏”天和冬季“三九”天,也因此被稱為“三伏灸”和“三九灸”。根據中醫《內經》的說法,天人是合一的,古人...【詳細】
天灸療法雖然全方無一味大補臟腑陽氣的藥,但除甘遂性苦寒之外,其余都為辛溫之性,而辛溫助陽。白芥子歸肺、胃經,溫陽化痰、行氣散結;延胡索歸肝、脾、心經,活血行氣、止痛;細辛歸肺、腎、心經,祛風散寒、通...【詳細】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之中最熱的季節。三伏的日期是按干支紀日來決定的,以每年夏至起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起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庚日就是在干支中每逢“庚”的日子,如庚子、庚寅...【詳細】
應該明白是藥三分毒的道理,三伏貼也不是什么病都可治療的萬能神貼。一般這三伏貼是不應用于健康人群的,雖然外敷制劑比內服安全一些,但也有可能導致矯枉過正、陰陽失調的。所以,我們建議還是遵循臨床醫生的具體...【詳細】
貼藥時間:各大醫院由于藥物配方有一定的差異,因此貼藥時間的長短要求也不同,即使是同一醫院,成人與小孩的貼藥時間長短也不同。患者在貼藥時應向醫生了解清楚,以確保療效和貼藥安全。貼后護理:接受天灸治療后...【詳細】
三伏灸并不是什么人都適合的,也不是說隨隨便便貼上就完的。如果不適合貼,或者貼的方法不對,不僅不能強身健體,還可能惹病上身,適得其反。一切屬于熱性的疾病都不適合用“夏治”的方法,因為夏天是火熱的季節,...【詳細】
三伏貼是中醫防病治病的特色療法,這是以冬病夏治為理論基礎的一種內病外治措施。對中醫的虛寒類疾病如慢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虛寒性胃痛、痛經等疾病確有良好的療效;長期堅持貼敷,對某些偏性體...【詳細】
貼三伏貼的時候應該注意:貼藥當日辛辣、海鮮、蘑菇、牛肉、芋頭等易致化膿食物;避免進食生冷食品及進行冷水??;貼藥后局部皮膚紅腫、瘙癢、水泡,避免搔抓破損。水泡潰破者保護創面,防治感染;貼藥時背部皮膚應...【詳細】
根據上述天灸的治療機理,天灸療法可以治療各種各樣屬于虛寒證的疾病。目前臨床應用最多的是下列三類疾病。1、肺系疾?。喊ㄏ?、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喉炎等病癥。2、脾胃疾?。喊儾?、慢性...【詳細】
三伏天灸是一個系統治療,貼敷3年為一療程。三伏天灸不同于一般藥物治療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通過刺激性的藥物貼敷穴位,持續刺激穴位,行氣活血,使人體陽氣更加充沛,也有助于提高身體免疫能力。...【詳細】
夏天自然界和人體的陽氣最盛,冬天因為寒冷而好發的某些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鼻炎、慢性胃腸疾病、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慢性盆腔炎、痛經等虛寒類疾病,在夏天用穴位貼敷、針刺艾灸等方法來治療這些“冬病”,能起到事半功倍、去根治本的作用。但三伏灸并不是什么人都適合的,也不是說隨隨便便貼上就完的。如果不適合貼,或者貼的方法不對,不僅不能強身健體,還可能惹病上身,適得其反。
三伏貼又叫三伏天灸,是指在三伏節氣將藥物做成膏狀貼敷于特定穴位防治疾病的一種傳統療法。一般從頭伏開始貼敷,每10天一貼,貼3-5次。對一些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鼻炎、慢性胃腸疾病、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慢性盆腔炎、痛經等虛寒類疾病療效確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