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有二:豆漿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夠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從而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雞蛋中的粘液性蛋白易和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產生一種不能被人體吸收的物質,降低了營養價值。
加熱后蛋白酶抑制物活性消失,不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豆制品中不曾有胰蛋白酶這種物質,而且蛋白質中豐富的蛋氨酸可以彌補豆漿中的不足,同吃營養又健康。
有的人認為豆漿與雞蛋不能同服,覺得豆類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它會干擾雞蛋中的蛋白質吸收,容易引起腹瀉。所以認為豆漿和雞蛋不能同服,然而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經過實驗證明:熟豆漿中每100克中0.096毫克胰蛋白酶抑制劑的含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熟豆漿和雞蛋同時食用的時候,也就不會出現不良反應了。 實際上從醫學上講,煮熟的豆漿和其它的蛋白質如雞蛋共同食用在臨床當中是經常用的一種流食,是比較安全的,營養成份也是很高的。生雞蛋有可能有病原體,也不利于蛋白質消化吸收。豆漿也一定要煮熟,煮熟的豆漿中,胰蛋白酶抑制劑的含量大大減少,對人體已經微不足道了熱乎的豆漿和煮熟的雞蛋吃是沒有問題的。[詳細]
網傳雞蛋跟豆漿不能同吃的理由有兩種:一是豆漿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夠抑制蛋白質的消化;二是雞蛋中的粘性蛋白與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形成不被消化的物質。
針對第一點,加熱煮熟的豆漿,其胰蛋白酶抑制物已經失活,因此說它抑制消化就無從談起了;第二點是謬誤。胰蛋白酶是動物或者人體胰臟分泌的水解酶,在豆漿里面是沒有的,所以說它跟雞蛋的粘性蛋白結合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煮熟之后,豆漿跟雞蛋是可以同吃的。兩者都是優質蛋白,所含成分各有千秋,互相補充;它們還是動植物蛋白質相結合的一對健康搭檔。
雞蛋中各種氨基酸的比率符合人體蛋白質氨基酸的比率,利于人體吸收,其中蛋氨酸含量豐富,可以彌補豆漿中蛋氨酸的不足;此外豆漿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植物甾醇,可以干擾膽固醇的吸收,這樣省去了“吃雞蛋會攝入過多膽固醇”的擔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