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剖腹產率世界第一,越過警戒線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命的誕生本是一個瓜熟蒂落的生理過程。而今,這個自然規律卻遭遇過多的人為干預。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中國近一半分娩通過剖腹產完成,剖腹產率為世界第一。世界衛生組織對剖腹產率設置的警戒線是15%。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歐美發達國家剖腹產率也曾一度走高,各國紛紛警醒并進行糾偏。目前,美英等國的剖腹產率均在警戒線以下,日本僅為7%。而我國剖腹產率上個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僅為5%,20世紀80年代以后持續快速上升,選擇順產的越來越少。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它折射出哪些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本報記者試著為您一探究竟。——編者
●孕婦
對剖腹產認識有誤
“產痛恐懼”、“擇吉生育”、趕“上學末班車”心理推高剖腹產率
1月22日上午9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門診大廳內人頭攢動。作為國內知名的三甲婦產專科醫院,每年約有1.3萬個新生命在這里降生。在婦產科候診區,記者隨機采訪了5位前來孕檢的準媽媽。
對于“傾向于哪種生育方式”,她們當中1人希望自然分娩,2人表示“聽醫生意見”,另有2人選擇剖腹產——
“我怕疼,剖腹產可以避免產痛,也比較保險。”
“我年齡大了,如果順產不成,還是要剖腹產,不如一步到位,免得吃二茬兒苦。”
“如今,許多孕婦要求剖腹產,盡管我們一再告訴她們自然分娩是最健康的。” 該院產科副主任于松說:“在美國,即便年逾40的孕婦,首先想到的也是順產。在她們眼里,剖腹產只是醫生解決難產生育的最后一招。”于松認為,這當中的差異,既有孕婦的原因,也有醫生的因素。
對于臨產婦而言,分娩既是一種期盼,也是一種擔憂。
32歲的王莉當上了準媽媽,從此對選擇哪種方式生育格外關注。上個月,她的表姐在北京一家大醫院生產,被10多個小時的產痛折磨得奄奄一息,而醫生例行公事的冷漠更讓她感到無助和委屈。同事小周去年生育時也遭遇類似經歷。鄰居姍姍怕產痛,也擔心產后身材走形,于是選擇剖腹產,盡管術后有些腹痛,但相比漫長的產痛,可謂“小巫見大巫”——身邊太多分娩的故事,太多產痛的介紹,讓預產期臨近的王莉憂心不已。
于松說,資料顯示,95%的女性分娩過程中會產生強烈的恐懼感。在醫學疼痛指數中,分娩疼痛僅次于燒灼傷痛,應該說它是多數母親一生中經歷過的最痛。因此,關于產痛的種種傳說,讓不少人患上“分娩恐懼癥”。而“剖腹產快速、安全、不受罪”等誤解,以及諸多明星剖腹產引發的名人效應,也助推了剖腹產率的上升。
此外,還有兩個現象值得關注。
一是選良辰。近年來,“千禧寶寶”、“金豬寶寶”、“奧運寶寶”扎堆的新聞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它們的背后是“擇吉生育”的心理及其走俏的剖腹產手術。 “為了所謂的良辰吉時,掐著時間剖腹產的孕婦大有人在,有人甚至要求孩子在8月8日8時8分出生。”在京經商的浙江人張先生為此托關系、送紅包。
二是趕入學。9月1日前年滿6周歲兒童才允許入學的規定,成了趙玫的一道“催產令”。為了給即將出世的寶寶趕“上學末班車”,預產期在9月中旬的她,懇請醫生做手術。“每年8月孕婦扎堆剖腹產,也成了一個周期性的現象。”
●醫生
不愿給自己添麻煩
怕出現糾紛擔責任,嫌自然分娩產程長
據了解,在歐美等國家,產婦和家屬如果沒有充分理由,很難說服產科醫生做剖腹產手術。那么,我國孕婦盲目選擇剖腹產時,醫生扮演了什么角色?她們為何被牽著鼻子走?
去年10月14日,廣西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被告上法庭。起因是該院接生的一名嬰兒出現臂叢神經麻痹(即產癱)。嬰兒父母認為,醫院在胎兒重達4200克的情況下,仍讓產婦順產而不進行剖腹產,判斷失誤,應對由此造成的產傷承擔賠償責任。
“產科是醫患糾紛的重災區。”北京市海淀區生育質量技術指導組組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李詩蘭表示,分娩本身是一個復雜過程,具有諸多不確定性。通常情況下,順產還是剖腹產,醫生會根據孕婦的身體情況決定,沒有醫學指征者不進行剖腹產。但是,如果孕婦提出剖腹產要求,醫生沒有答應,出現意外就會給醫院帶來糾紛和被動。
“從職業道德角度講,幫助所有產婦順利生育是每個產科醫生的責任。” 李詩蘭說,但在醫患關系緊張的今天,對于沒有剖腹產指征的孕婦,醫生在講明利害關系后,對方仍選擇剖腹產時,醫生大多依從,這里有明哲保身的無奈。目前,“產婦及其家屬堅持要求”已成為業界施行剖腹產的一項條件。
“醫生怕麻煩,不愿意給孕婦開產程,是剖腹產增多的另一因素。”于松介紹,初產婦順產的產程一般較長,有的長達一天。醫護人員不敢掉以輕心,精神始終緊張。而剖腹產手術一個小時左右,便于速戰速決。因此,為減少產傷、死產和新生兒并發癥等緊急情況發生,醫生更愿意選擇剖腹產。為避免醫療糾紛,有些醫生甚至見孕婦稍有異常,就施行剖腹產手術。
價格的利益驅動,是否也是剖腹產率上升的推手?于松對此持否定態度,“醫院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床位周轉的速度。”
據了解,北京三甲醫院順產住院時間為1—2天,各項費用累計4000元;剖腹產住院5—6天,藥費、床位費、治療費等加在一起,約需6000多元。因此,剖腹產未必比順產效益高。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