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多高才算正常?
“我的孩子需要增高治療嗎?”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近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王新利教授對這個疑問進行了詳細解讀。
“最需要引起家長重視的是,孩子的生長速度遠遠比絕對身高更重要。”王新利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很多父母都發愁孩子個子太矮,但很遺憾的是,門診中很多家長無法告訴她孩子的生長速度,而這恰恰是父母更應該關心的。因為絕對身高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大,高高矮矮很正常,但生長速度卻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如果偏離了這些規律,孩子就可能存在一些慢性疾病的問題(可能是內分泌、遺傳代謝或慢性軀體疾病),一定要趕緊去醫院檢查。
胎兒期:營養不良影響身高。如果孕期營養不良,15%—20%的寶寶出生后身高將受連累。這就像蓋樓挖地基一樣,如果地基沒有打好,很難把樓蓋得又高又結實。她還補充道,孕期營養與長大成人后的許多疾病有相關性,如成人期的高血壓、肥胖、冠心病等。
嬰兒期:一年長25厘米。從出生到滿1周歲以前為嬰兒期。這一年是人一生中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嬰兒正常出生時的身長,一般為50厘米。長到1歲嬰兒期結束時,這一年的身高一般要長25厘米,體重一般為出生時的3倍。這種生長速度是任何時候都達不到的。
幼兒期:長高17厘米。幼兒期指的是1周歲以后到滿3周歲。寶寶身高的生長速度比嬰兒期稍慢點,但也相對較快。一般來說,1—2周歲時,身高會增長10厘米左右,2—3周歲這一年會增加7厘米左右。尤其需要提醒的是,低出生體重兒(包括足月但出生體重低于2.5公斤和早產兒)家長務必密切關注孩子2歲前的身高。因為80%的低出生體重兒在2歲前生長發育會追上同齡孩子,剩下約15%—20%如果不進行干預的話,可能會導致終身矮小。
學齡前期、學齡期:每年5—6厘米。學齡前期、學齡期指的分別是:從3周歲以后到6—7歲入小學前、從6—7歲入學起到12—14歲進入青春期止。王新利表示,這些年孩子的生長速度是相對恒定的,平均每年長5—6厘米左右。如果生長速度達不到,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看看是什么原因。
青春期:每年別低于7厘米。該期從體格生長突增開始,到骨骺完全閉合、軀體停止生長、性發育成熟而結束。一般來說,男孩身高每年平均增加7—10厘米,增速最快的那一年可以長10—12厘米。女孩身高每年平均增加6—8厘米,最快的那一年則達10厘米。如果每年平均長高低于7厘米(女孩6厘米),就說明生長出現偏差,應盡快就醫。但如果是青春期提前(女孩小于8歲就出現乳腺發育,男孩小于9歲時睪丸大于等于4毫升),因生長期縮短,身高也會受到影響。
支招:長高運動處方
既往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兒童比不參加鍛煉的同齡兒童平均高4~8厘米,因此,建議兒童每天戶外運動。
1.晨起慢跑5~7分鐘后,做柔韌性和放松練習20分鐘,包括做劈腿、前后彎腰、搖動抖動身體等動作。
2.在單杠上懸垂(每次20~30秒)。可做無負荷懸垂,再做有負荷懸垂;做正向手握懸垂,也做倒掛懸垂(雙腳用繃帶固定)。
3.跳起摸高。雙腳跳起、單腳跳起輪流做。每次練習應當盡力去做,爭取每次跳得盡可能更高些。
4.登20~30米高小坡或樓梯,上時放松,下時加足速度下,重復2~4次。
5.請兩人協助,一人握住雙手,另一人抓住雙腳,同時向相反方向輕輕牽拉身體,每次20秒。
6.游泳。
7.打籃球,打排球。
8.跳躍。每天跳躍,自我練習,由少到多,可早晚均做,每天跳躍200次以上。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