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心臟病發病率達0.8% 預防先心兒孕檢很關鍵
據統計,我國每年都有近120萬新生兒有出生缺陷,其中先天性心臟病是出生缺陷的首位疾病,每年新增15—20萬,發病率高達0.8%。
我國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兒十五到二十萬,病情越重,死亡越早
已經10個月大的彤彤,體重只有10斤,看上去就像一個2、3個月大的寶寶。喂養的事情更是愁壞了家里人,彤彤只能喝奶,而且吃上幾口就呼吸加快、大汗淋漓,一哭鬧嘴唇就變成青紫色,全家人又急又怕。
其實,早在3個月大的時候,彤彤就被診斷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但因為心臟畸形復雜、手術風險大,一直沒有醫院能為他進行手術治療。
這些新生兒為什么會得先天性心臟病,能否治療,能否避免呢?
多種因素導致先心病高發
“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大致分內因和外因兩大類,內因即遺傳因素,如染色體異常和基因畸變,外因中較重要的因素為室內病毒感染如風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小兒外科中心副主任醫師花中東在“媒體健康日之醫院體驗營”活動中指出,導致胎兒心臟發育畸形的因素很多很復雜,但以下因素值得注意:
首先是遺傳因素,比如在有先天性心臟病遺傳史的家庭中,兄弟姐妹同時患先心病的情況不少見,而且疾病性質甚為近似。若母親所生的第一胎患有先心病,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為2%左右;若連續兩胎皆為先心病者,再生的先心病兒可能增至10%。若母親患有先心病,第二代患先心病的危險性為10%。
其次是孕婦病史,如孕婦患有糖尿病而未經治療和控制病情的,可導致胎兒先心病的危險性為2%,如果妊娠早期病情控制穩定,則危險性下降。
第三是妊娠用藥,如果孕婦在妊娠早期接觸致畸藥物,如鋰、苯妥英鈉或類固醇等,都可能導致胎兒先心病的患病率達到2%。
第四是放射性物質照射,如妊娠早期受到放射物質如X射線、同位素等過量照射等。
第五是病毒感染,懷孕最初3個月,尤其3周到8周時,孕婦如遭到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皰疹等病毒感染,容易導致胎兒心臟發育異常。
第六是不良嗜好,如吸毒、吸煙等都會增加先心病的發生率,酒后受孕也容易使胎兒染色體發生異常,其中大多數伴有心臟血管異常。此外,近親婚配也是使胎兒致畸的高危因素。
花中東說,其實,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先天性心臟病還算是少數,還有約90%的患病原因不是十分明了,與許多因素均有關系,屬多發性原因,如環境因素,在高原地區動脈導管未閉的發病率就較高,這說明高原環境可能是發病因素之一。
半數患兒一歲內死亡
“先心病在人胚胎發育時期(母親懷孕初期2到3個月內),由于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結構異常,除了個別小室間隔缺損患兒在5歲前有自愈的機會,絕大多數都需手術治療。” 胡盛壽介紹。
胡盛壽指出,先心病對患兒的危害是巨大的,主要表現為:
出現機體組織器官供血障礙,造成組織缺氧,影響患兒生長發育;造成肺部血流增加,容易反復發生肺部感染;血流動力學異常可加重心臟負擔,發生心力衰竭誘發惡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心臟結構異常可造成局部心內膜結構受損,容易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造成心理傷害,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給家庭的幸福生活蒙上陰影。
胡盛壽強調,先心病得不到早期手術治療,會使肺炎、心衰反復發作,治療費用成倍增加,不僅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育,而且影響成年后的長期生存質量;而得到早期治療,可讓絕大部分患兒正常發育,健康成長。
有資料表明,我國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兒15到20萬,如不經治療,一半患兒會在一歲內死亡,到兩歲時三分之二的患兒會死亡,且心臟畸形越復雜、病情越重,死亡越早。
提早預防 孕婦要做3—4次B超排查
“孕婦在懷孕24周之前就能查出胎兒是否有心臟方面的致命缺陷。”花中東解釋說,正常情況下,孕婦在整個孕期要做3—4次B超:
第一次是在懷孕1個多月時,可以通過B超看看是否有宮外孕的情況。
第二次是在懷孕11—13周時,做一次NT(頸項透明層)檢查,目的是為了診斷染色體疾病和多種原因造成的胎兒異常。
第三次是在懷孕22—24周時,做一次系統畸形及先天性心臟病的彩超檢查。除了能發現腦積水、脊柱裂、胎兒肢體畸形等問題外,這時胎兒的生長達到一定水平,心臟顯示的圖像最佳,是做先天性心臟病檢查的最佳時期。
最后一次則是在32周以后,分娩以前。這時主要看有否臍帶繞頸、羊水量是否正常、胎位是否適合順產等。
若查出孩子患有簡單的先天性心臟病,出生后只要及時治療就能和正常孩子一樣。而中等難度的先天性心臟病,孩子只要進行一次心臟手術也能治好,不會影響以后的生活。這樣的孩子,醫生一般不建議中止妊娠。
警惕先心病8大早期報警
“先心病不像其他的先天性殘疾患兒那樣,容易被發現,有不少患兒家長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此病,到發現時常常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在孩子降生后,父母或看護人一定要注意觀察,學會分辨。”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小兒心臟外科中心主任李守軍強調說,患病嬰兒常常會做出一些令人費解的行為,如不停地大哭、莫名其妙地躁動不安等,而且很難被“安撫”下來。不要以為這是嬰兒“不懂事”,這些行為預示著他們的心臟可能有問題。
平時家長發現孩子有以下表現時,應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經常感冒,反復出現支氣管炎、肺炎;喂奶困難或嬰兒拒食、嗆咳,常出現吃吃停停、呼吸急促、面色蒼白、憋氣等;皮膚持續地出現紫紺,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顯;能走路的孩子,在行走或玩耍時常會主動蹲下片刻(蹲踞現象);較年長的小兒手指及腳趾末節粗大、顏色變暗;兒童訴說易疲乏,體力較差,平素多汗、口周發青、咯血;發育不正常,表現為瘦弱、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孩子出現胸痛、暈厥。
“小兒先心病在我國雖然高發,但并非與生俱來的不治之癥,只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患兒都有機會恢復健康。” 李守軍指出,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幾乎所有的先心病,只要早發現、早診斷、及時治療,都能夠得到良好的手術治療。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