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懷孕?帶來好孕的營養元素
怎樣才能懷孕呢?都市白領女性在備孕期需要注意補充哪些營養元素才能帶來好孕呢?
一、帶來好孕的營養元素
1、維生素B6
維生素B6是人體脂肪和糖代謝的必需物質,女性的雌激素代謝也需要維生素B6,因此它對防治某些婦科病大有益處。
許多女性會因服用避孕藥導致情緒悲觀、脾氣急躁、自感乏力等,每日補充60毫克維生素B6就可以緩緩解癥狀。還有些婦女患有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表現為月經前眼瞼、手足浮腫、失眠、健忘,每日吃50-100毫克維生素B6后癥狀可完全緩解。
食物來源: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有金槍魚、瘦牛排、雞胸肉、香蕉、花生等。
2、葉酸
如果你下定決心要備孕到底,那么從現在開始到生產,你都會經常跟這位朋友打交道。在小編看來,葉酸真的可以稱得上是“聰明營養素”了。為何?往下看唄。
葉酸是一種廣泛存在于綠葉蔬菜中的B族維生素,由于它最早從葉子中提取而得,故名“葉酸”。研究還發現,葉酸對孕婦尤其重要,如果在懷孕頭3個月內 缺乏葉酸,可引起胎兒神經管發育缺陷,而導致畸形。因此,準備懷孕的白領女性,可在懷孕前就開始每天服用400微克葉酸。提前準備還是有用的。
食物來源:富含葉酸的食物除綠葉蔬菜外,還有肝、腎、堅果、胡蘿卜、蛋黃、杏、南瓜、豆類、全麥面粉等。
小編有話說:如果營養素也算星座的話,葉酸就是雙子座:極其飄忽。葉酸容易被紫外線破壞,因此,新鮮蔬菜在室溫下貯藏2-3天,其葉酸量就會損失50%-70&。食物中50%-95%的葉酸在烹調時被破壞。
3、維生素C
維生素C對于增強備孕女性體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維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預防癌癥、心臟病、中風,保護牙齒和牙齦等。另外,堅持按時服用維生素C還可以使皮膚黑色素沉著減少,從而減少黑斑和雀斑,讓皮膚白皙。建議備孕的白領媽媽每天攝入130毫克的維生素C。
食物來源: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花菜、青辣椒、橙子、葡萄汁、西紅柿等,可以說,在所有的蔬菜、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都不少。
小編有話說:維生素C也是可敏感的主兒,極其容易被破壞,所以蔬菜水果應該即購即食,儲存的時間不要太久。如果要儲存,可用紙袋或多孔的塑料袋套好,放在冰箱保鮮或者置放于陰涼處。
要留住維C,就要善于跟它們打交道。例如在洗菜時,速度要快,要先洗后切,這樣可以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
在烹調時應該快燒,少加或者不加水,也不要為了保持菜葉翠綠的顏色就加蘇打,因為這樣更容易破壞維生素C。大家不妨可以先用60℃的熱水燙過后再烹調,這樣可以避免菜葉變黑,并減少維生素C的流失。
食用水果盡可能帶皮一起吃,剝開的水果也應該盡快食用。在榨果汁的時候,可以加入少許鹽,這樣可以降低維生素C被破壞的速度。
4、維生素E
我們平常也接觸了不少維E,但是相信許多人還是不知道它的另外一個名字:生育酚。
維生素E可以增加卵巢的功能,增強孕酮的作用,是名符其實的有孕力的營養素。維生素E不僅能幫助女性提高孕力,同時也能夠促進精子的生成和增強其活力,所以,備孕爸媽一定是少不了維生素E的。對于白領備孕女性,建議每日吸收14毫克的維生素E。
食物來源:富含維生素E的主要是 堅果類食物,如花生、核桃、芝麻以及瘦肉、乳類、蛋類、麥芽等。
小編有話說:維生素E容易溶于脂肪溶劑,對于熱和酸反應穩定,但是對堿就不那么淡定了。堿會慢慢氧化破壞維生素E。
如果以后各位媽媽們成功受孕,也別忘了我們的維E朋友,因為它有助于安胎保健,所以就算做了孕媽也應該注意補充維生素E。
其實維生素E就在我們的周圍。譬如葵花籽就富含維E,你只要炒菜時弄兩勺葵花籽油,基本上也就能滿足身體對維生素E的日均需求了。
5、鈣
享有“生命元素”之稱,20歲以后的女性尤其需要補充。這是因為,自20歲起,骨質密度即開始緩慢減少,30歲以后減速逐漸加快,從而為骨質疏 松癥等骨病埋下禍根。此外,缺鈣也是導致女性衰老的一大因素,因此補鈣對女性來說再重要不過。我國營養學會推薦的鈣供給量是成年人每天800毫克,等到備孕媽們好孕降臨的時候,就需要每天1000毫克的鈣了。
食物來源:奶和奶制品中鈣含量豐富而且吸收率也很高。蝦皮、芝麻醬、大豆及其制品是鈣的良好來源,深綠色蔬菜像蘿卜纓、芹菜葉等含鈣量也比較多。小魚干和大骨湯也是鈣質的來源。當然,還有一種最方便的補鈣方式:曬太陽。
小編有話說:遇到不同性質的食物,鈣也會有不同的反應。一方面,谷類食物、有些蔬菜例如菠菜、莧菜、竹筍等,容易和鈣質發生反應,變成一種不為人體吸收的物質。膳食中纖維素過高也會降低鈣的吸收率。而過量的蛋白質和脂肪則會促進鈣質的排泄,造成鈣質的流失。
另一方面,膳食中的維生素D、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C、牛奶中的乳糖、膳食中鈣磷比例適宜(鈣:磷=1:1)等因素也能促進鈣的吸收。
6、鐵
在我國,育齡女性患缺鐵性貧血的幾率為20%,占了相當高的比例。所以補鐵成了備孕白領的一個重要的任務。鐵是人體的造血元素,而女性又多一個排鐵渠道——月經,故補鐵量應大于男性。女性鐵每日攝入量建議為20毫克。堅持補鐵不僅對于緩解缺鐵性貧血有一定的作用,還能讓女性保持紅潤的臉色哦。
食物來源:含鐵最豐富、也最好吸收的是豬肝、豬血、鴨血,豆制品、芝麻、蘑菇、木耳、海帶、紫菜、桂圓等也含有較多的鐵。另外,食用加鐵的強化醬油也有很好的補鐵效果。
小編有話說:魚和肉除了自身所含的鐵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之外,還有助于植物性食品中鐵的吸收。維生素C能夠增加鐵在腸道內的吸收。如果你是素食者,那么吃谷類和綠色蔬菜時更加要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增強鐵的吸收。
7、 鋅
鋅是人體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酶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鋅可影響生殖系統功能,導致女性閉經,男性無精與少精,還可影響生長發育,致使身體矮小,故孕前應多吃含鋅的食物。同時,鋅還可以幫助孕媽增強抵抗力,強化體質。建議每日的鋅攝取量是12毫克。
食物來源:牡蠣、海帶、大豆、扁豆、麥芽、黑芝麻、南瓜子、瘦肉等。此外,富含卵磷脂、牛磺酸及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蛋黃、葵花子、大豆、沙丁魚、甜杏仁、胡桃及新鮮蔬菜、水果對胎兒的發育也起 一定的作用,也應該注意攝取。
小編有話說:谷類中的植酸會影響人體對鋅的吸收,精白米和精白面粉含鋅量很少,因此,食物建議不要加工的得太精細了。
8、鎂
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元素,具有調節神經和肌肉活動、增強耐久力的神奇功能。此外,鎂也是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的“克星”,它還有助于防治中風、冠心病和糖尿病。青豆、黃豆、綠豆、玉米、面粉、麥芽、蘑菇、茴香、菠菜、黃瓜、柿子等含鎂較多,常吃有益于女性健康。備孕女性每日攝入量建議為320毫克。
食物來源:食補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食物來補充缺乏的鎂。多吃那些富含鎂的食物,比如谷物類:如小米、玉米、蕎麥面、高粱面,燕麥,通心粉,烤馬鈴薯;豆類:如黃豆、黑豆、蠶豆、豌豆、豇豆、豆腐;蔬菜類:如冬菜、莧菜、辣椒、蘑菇;水果類:如楊桃、桂圓、核桃仁;其他如蝦米、花生、芝麻,海產品等。
小編有話說:雖然飲食中有很多的食物富含鎂,但在運動后和高溫條件下,由于汗液中丟失鎂,使血清鎂明顯下降時,鎂的需要量較一般情況下為多。值得注意的是,當鈣、磷、維生素D及蛋白質的攝入量增加時,則鎂的需要量也隨著增加。
備孕并非未準媽媽一個人的事,良好精子質量也是很重要的。接下來一起了解影響精子質量的生活習慣吧。
二、影響精子質量的生活習慣
1、怕煙酒
吸煙和酗酒是精子的大敵,香煙中的尼古丁不但能降低男性體內性激素的分泌,而且對精子還有直接殺傷能力。長期大量飲酒,酒精會使70%的精子發自不良或失去活力。因此,準爸爸在孕前要盡量將煙、酒戒除。
2、怕餓
精子生長需要營養物質供給。有些男性飲食單調、偏食、挑食、不喜歡吃動物性食物(如肉、蛋、魚和奶制品等),長此以往,其體內容易缺乏各種礦物質,尤其是鋅元素的缺乏,可使精子數目下降,從而降低男性生育能力。
3、怕頻
房事過頻會使每次射精精液中的精子量減少,如果每毫升精液中精子少于2000萬個,懷孕的機會就會很小。
4、怕熱
陰囊是睪丸的“溫度調節器”,其溫度比體溫通常低l~2°C。只有在正常情況下睪丸才能生產正常的精子。如果男子有泡熱水澡的嗜好,則會使精子產量減少。
5、怕憂
因家庭瑣事夫妻不和,互相指責,雙方終日處于憂郁或煩惱中,可直接影響機體的神經系統和內分泌功能,使睪丸生精功能發生紊亂,導致不育。
6、怕藥和X線
經常使用鎮靜藥、抗腫瘤藥、化學藥物中的馬利蘭、呋喃類藥、激素類藥可引起精子生長障礙,精子染色體損害和斷裂;大量受放射線照射亦可引起精子染色體畸變。因此,處于生育期的男性要盡量避免長期大量接觸這類有害物質,不隨意濫用藥物。
準爸爸有生殖系統疾病的,如前列腺炙、陽痿、早泄等,應及時治行,這些病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精子的生成、發育和活動能力,對生育造成一定危害。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