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寶寶缺鈣的不良影響
嬰兒補鈣需要謹慎小心,因為寶寶過于年幼,身體機能還在發育當中,需要注意不良的影響。
一、寶寶缺鈣的不良影響
1、驚厥。寶寶血液中鈣磷明顯偏低,便會得“佝僂病性低鈣驚厥”,又稱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俗稱“低鈣驚厥”。起病原因鈣在血液中的重要作用是抑制肌肉興奮性,防止過度收縮。寶寶血液中的鈣水平下降,抑制作用減弱,肌肉興奮性就會立即增高,人會發生不由自主的收縮,即抽筋。發病癥狀寶寶哭鬧不安,稍有一點聲音就容易受驚。繁尋受驚時,兩側手腕屈曲,大拇指緊貼掌心,其他手指伸得筆直。有時是兩條腿伸直交叉,腳趾向下彎曲,足背弓起,像跳芭蕾舞,發作持續幾秒鐘至幾分鐘不等,然后可自行緩解。發病時寶寶意識清楚,頻繁發作的每天可多達10多次。嚴重的會發生喉痙攣,主是喉部抽筋。一般1歲以內的寶寶較多,發作時寶寶聲門與喉部肌肉強力收縮,導致吸氣困難,發出可怕的喉鳴音。更嚴重的會神志不清,甚至窒息死亡。發病時間低鈣驚厥的大多發生在寶寶佝僂病初期,或患佝僂病的寶寶用維生素D治療初期。還有,春末夏初,佝僂病患兒曬太陽時間開始增多之時。發熱、感染、饑餓時寶寶也容易發生低鈣驚厥。發生低鈣驚厥的寶寶,多有佝僂病的其他表現,如多汗、睡眠不深、易醒、頭枕部脫發形成枕禿等。緊急處理孩子萬一發生喉痙攣,成人應設法張開患兒的嘴巴,將舌頭拉出口外,以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同時,將一長型硬物(如筷子)插入牙齒之間以防咬傷舌頭。注意一定要抓住筷子,防止進入呼吸道加重阻塞。經初步處理后,不管喉痙攣是否停止,均應立即將患兒送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2、腹痛起病原因血液中游離鈣離子偏低,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腸壁的平滑肌受到輕微刺激就會發生強烈收縮即腸痙攣,出現腹痛等消化道癥狀。發病癥狀寶寶無規律肚子痛,與飲食、排瀉等外界因素無關,大便化驗正常,吃驅蟲、助消化、解痙等藥物,沒有效果。
3、囟門不閉。18個月以上的寶寶如果前囟門尚未閉合,應去醫院作骨骼X線照片和血液化驗檢查,如果X線攝片血液中缺鈣,則說明寶寶得了“營養缺乏性佝僂病”,也就是民間說的“軟骨病”。起病原因寶寶鈣攝入不足或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時,體內缺鈣直接影響鈣向骨骼的沉積。機體鈣不能正常地沉積于骨質中,骨質就會變軟。顱骨在嬰幼兒時期生長很快,缺鈣癥狀中一個最早表現就是顱骨鈣化不足,發生佝僂病導致顱骨軟化(俗稱“乒乓頭”)。發病癥狀患病寶寶的顱骨內板變薄,頂骨或枕骨摸上去有“乒乓球樣感覺”。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加以治療,前囟門就會增大且邊緣軟化、閉合延遲,同時伴有佝僂病常見的夜驚、煩躁、多汗、睡眠不安、驚哭、驚跳、搖頭、顱骨軟化等癥狀。
下面再來看看為什么說補鈣和補鋅不能同時進行。
二、補鈣和補鋅不能同時進行
既要給孩子補鈣,又要給孩子補鋅,于是很多家長把鈣鋅放在一起補,覺得這樣既方便,效果又好。其實,鈣和鋅的吸收原理很相似,同時補充容易使兩者“競爭”,相互爭奪載體蛋白,互相受到制約。同時,鈣在體內的含量遠遠多于鋅,也比鋅活潑,同時補充會影響鋅的吸收。因此,這兩種微量元素最好分開補。在補鋅時,除了要和鈣制劑分開外,也要和富含鈣的牛奶和蝦皮等分開。
補充這兩種微量元素的順序最好是“先鋅后鈣”,如果白天補鋅,晚上補鈣,吸收效果會更好。因為,孩子生長發育是細胞快速分裂、生長和再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鋅不但起著重要的催化作用,同時還廣泛參與蛋白質、生長激素的合成與代謝,是身體發育的“根據地”。如果先給孩子補鋅,能使細胞,包括骨骼細胞生長加快,而骨骼細胞的增多和生長恰恰是鈣沉積的基礎。因此,補鋅后再給孩子補鈣,會更有利于鈣的吸收、沉積和利用。而且鈣的吸收一般與維生素A和維生素D有關,而鋅元素直接影響維生素A的代謝,并輔助維生素D對鈣的吸收作用,因此,先補鋅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補鈣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鈣鋅制劑外,食物中富含的鈣鋅也不應忽視,動物內臟、瘦肉、魚肉及貝殼類等富含鋅。而牛奶、蝦皮含鈣較多,牛奶又有助于睡眠,晚上喝杯牛奶是最便捷的補鈣方式。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