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玩的寶寶智商更高?
愛玩是寶寶的天性,但很多爸爸媽媽都擔心寶寶太貪玩會影響學習,因此經常阻止寶寶玩游戲。只是,你知道嗎?寶寶貪玩是智商高的表現哦。
作家冰心曾說過:“淘氣的男孩是好的,調皮的女孩是巧的。”淘氣、調皮的孩子總是貪玩,他們不停地擺弄著各種各樣的物品、玩具,從許多相近似的物品中形成概括力;他們喜歡“逮貓貓”捉迷藏,認真觀察排除假象尋找目標,養成細致的思維習慣;他們能把一根竹竿當成駿馬、火箭、飛機、機關槍,把眼前子虛烏有的東西想象得活靈活現;他們玩耍時激動、舒暢、愉快的情緒激發和調動著大腦神經的高度活動能力。
研究證明貪玩的幼兒智商高
貪玩的幼兒多智慧。對此,科學家們做了大量的研究。
生物心理學家馬克-羅森茨威格在他的實驗室里選擇了一批遺傳素質一致的老鼠,把它們任意分成三組。
第一組三只老鼠被關在鐵籠子里一起喂養,此為“標準環境”;第二組老鼠被單個隔離起來,只身處在三面不透明的籠子里,光線昏暗,幾乎沒有刺激,這叫做“貧乏環境”;第三組十幾只老鼠一起被關在一只大而寬敞,光線充足、設備齊全的籠子里,內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橋及各種“玩具”,此所謂“豐富環境”。
經過幾個月的環境熏陶后,“豐富環境”的老鼠最“貪玩”,“貧乏環境”的老鼠最“老實”。將老鼠的大腦摘出解剖分析,發現三組老鼠在大腦皮層厚度,腦皮層蛋白質含量,腦皮層與大腦的比重,腦細胞的大小,神經纖維的多少,突觸的數量、神經膠質細胞的數量以及與智力有關的腦化學物質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豐富環境”組的老鼠優勢最為顯著。實驗揭示,環境越豐富,玩耍得越充分,大腦的發育就越好。
玩也是一種學習
不少父母為孩子好玩所困擾,或苦口婆心,或懲罰責罵,或棍棒相向。“文韜武略”用盡,仍難盡人意。現在又都是一個孩子家長盼子成“龍”心切,碰上這樣的孩子真是傷神。
但是,家長們應該知道,好玩是人的天性。日本學者用超聲圖像觀察發現,人在母腹中就有了最初的玩耍行為,而且花樣還不少,諸如揮手踢腿,玩弄臍帶,吸吮手指,伸臂眨眼做怪相。即使成年人,好玩的天性也未泯滅,8小時之外的打牌、下棋,養鳥栽花,不都是這種天性的流露嗎?玩也是孩子接觸社會,認識世界的一種“學習”。
我們知道,世界上萬事萬物看來雜亂無章,但卻都有一個“序”。孩子的發育成長也有一個序,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項適合他身心發展特點的主導活動。如乳兒期(0-1歲)是情結交往活動;嬰幼兒期(1-3歲)是擺弄實物活動;學前期(3—7歲)是游戲活動;學齡初期(7-12歲)是基本學習活動等等。每一項主導活動對兒童心理發展都有促進作用,并且只有積極地參與前一項活動,才能為后一項活動的開展準備好必要的心理條件。因此,有些大人覺得玩浪費時間,不如讓孩子多學點琴呀畫呀的,但是家長們忘記了一點,如果取消或剝奪了孩子的玩,硬要把基本學習活動提前到學前階段進行,就是從根本上違背了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往往“欲速則不達”,造成孩子負擔太重。由于對家長布置的學習不感興趣,又無力抗爭,只能在情緒上和行為上做出種種不如家長心意的表現,如情緒不穩定,神經質、注意力不集中,你前面提到的坐不住、發脾氣等。
其實,玩可以發展孩子的智力,個性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本身不也是一種學習嗎?比如許多孩子都喜歡玩“過家家”的游戲,你扮醫生,我扮病人,你當汽車售票員,我當乘客等,這時游戲就再現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情景,通過不同人物的思想觀點和情感,這時塑造孩子的行為大有好處。如有的幼兒園老師講,原先怕打針的孩子,扮演過“大夫”以后,再打針時變得勇敢起來了。游戲中有時為了一個玩具或一條游戲規則可能會發生爭執,在解決爭執的過程中,他們逐漸學會如何處理好群體關系,也發展了同情、合作、尊敬、關心別人的個性品質。
現在,不重視兒童早期教育的父母恐怕不多,但要分清早期教育不是提前教育,也不是單純的智力教育,更不是放任不教育,而是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一般特點和個別差異給予適當的教育,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如果孩子對某一方面產生興趣,家長可以輔導孩子進一步學習,并為之創造好的條件。但如果孩子不愿意學,家長強迫學,只能是事與愿違,成效不大。明智的家長應該利用孩子好玩的心理,寓教于玩之中。可以針對具體事物教孩子認識,描述,比較、啟發他提出問題。再大些,做各種從簡單到復雜的游戲,與小伙伴對話,和動物交朋友,促進觀察,想象記憶等能力和心智的發展。腦子便在嘻嘻哈哈蹦蹦跳跳中接受更多更廣泛的“信息”,功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如見到鵝時背一首“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的唐詩給孩子聽;見到小燕子,教支“小燕子,飛呀飛”的歌曲,孩子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許多知識。這比在家里讓孩子死記硬背的效果要好得多,孩子也樂于接受。
當然,理解、順應孩子的好玩心理,決不意味著聽之任之,家長就大松手。當孩子三四歲以后開始接受文化知識的學習時,還應當把玩和學合理的安排、以免相互沖擊。有的孩子玩起來上隱,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對此,父母絕對不能遷就,以防玩心太盛,由好玩變成毫無節制的貪玩。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活動應逐漸增大比重,直至過渡到以學為主,以玩為輔的學齡階段,為適應即將到來的學校生活做好心理準備。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