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討厭父母的7件事和10句話
你的早教方法正確嗎?父母是學齡前兒童的第一任老師,也許你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發育。下面小編總結了孩子最討厭父母的7件事和10句話,來看看你有沒有做過吧。
一、孩子最討厭父母的7件事
1、父母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由于父母不想讓自己失望,就不斷地給孩子施壓。當孩子為了家長的期許不斷迎合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狀態不再自在和流暢。他只能緊緊地抓住他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得來的“優秀”。這樣“優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彈,隨時會被引爆,不是炸傷別人,就是炸壞自己。有一個統計數字,大學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認是“很優秀”者。但孩子又是千差萬別的,即使是威逼利誘也有很多無法達到父母的期許,因而產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2、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內疚,這個時候父母再責罵他,會讓又愧疚變成反感再到破罐子破摔。再不然就是暫時隱忍不發作卻埋下了心理疾病的引子,隨時可能爆發。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絕大部分家長的通病,當家長經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的時候,孩子也會認為自己無能,從而喪失自信,走向自卑。
4、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游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然后孩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
5、預言孩子沒出息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后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沒出息,完全喪失斗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你的預言!另一種孩子,你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
6、代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的心理獨立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9歲和12歲。小的時候,孩子自己吃飯,父母應關懷而不干涉,不要說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來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為選擇!還有不聲不響為孩子報了鋼琴班,都是不智之舉。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7、不信任孩子
不認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為孩子其實可以做到,徹底毀滅了孩子的自尊和上進心。培養孩子成“才”,應該先讓孩子先“成人”,否則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只會越來越多。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平靜和喜悅的過程,平靜和喜悅的狀態就是愛!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心量拓寬的過程。改變孩子很容易,當你“容”下孩子時,孩子就“易(改變)”了。
不僅如此,以上10句話也是孩子最不愿聽到的。
二、孩子最討厭父母的10句話
1、“我們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發展當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種喪失自我的表現。這種家長往往得過且過,患得患失。自我喪失感雖然是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種健康的心里,這種心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2、“你看看人家誰誰誰!”
或許這是家長們最長說的一句話了,而恰恰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這種比較對孩子價值觀確立是一種極大的干擾,對于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也是一種破壞。
3、“沒時間管你,不掙錢怎么過日子啊?”
名人言:“沒有時間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抽時間和孩子相處是教育最大的前提。
4、“寶寶,爸爸不聽話,打他!”
經常見到一些父母把孩子當玩具或者寵物,為了好玩,開這樣或那樣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時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為得到鼓勵和刺激,什么行為就得到強化。父母不應該隨便利用孩子開玩笑,在這些無聊的玩笑中,孩子會養成不良的習慣,滋生不良的價值取向。
5、“進了前三名,媽媽給你買……!”
物質獎勵看似是一種增強孩子動力的保障,其實弊大于利。孩子學習不是為家長學的,考砸了懲罰,考好了獎勵,破壞了孩子對知識的正常理解,也助長了孩子的功利心。
6、“沒有原因,我說不行就不行!”
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長頭腦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觀念。這不僅會導致親子關系對立,更會破壞和妨礙孩子的公正心和民主意識成長,缺乏協商能力,甚至還會滋生暴力傾向。
7、“你愛怎么著就怎么著吧,誰管得了你啊?”
一般父母這樣說的時候,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不小心舊錯從犯,這會讓孩子覺得委屈。此類方法前兩次用或許會讓孩子感到愧疚,但是用多了就會引起逆反,索性將錯就錯。
8、“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樣就怎樣!”
因為孩子是自己養的,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把愿望強加于孩子,任由情緒隨意發泄,無視孩子的個人意愿。會讓孩子心生怨意,久而久之形成孩子與家長關系緊張或滋生叛逆。
9、“你怎么這么笨?”
反復的言詞否定,無異于毀滅孩子的自信,讓孩子自我否定并且在面對同一件事時越來越恐懼。
10、“如果爸爸媽媽離婚,你要爸爸還是要媽媽?”
如果是真離婚另當別論,如果僅僅是個玩笑,那就太愚蠢了,孩子會因此產生恐懼心理,他一定會想爸爸媽媽為什么要離婚?他們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也一定會考慮自己會跟誰,但結果更遭,因為他發現跟誰都很痛苦。如此周而復始地焦慮不安,很可能形成抑郁情緒。
最后,小編提醒家長千萬別做出以上這些孩子討厭的事情哦。
(責任編輯:蔡燕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