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不運動的孩子比父母少活5年
隨著電子產品等進入孩子的生活中,很多學齡前兒童都不再喜歡戶外運動,甚至在家也很少活動。而家長認為這樣可以讓孩子避免不必要的危險,十分安全。其實,你知道嗎?不運動的孩子很危險!有研究指出,不運動的孩子,會比父母輩少活5年。
研究顯示:缺少運動已成社會問題 將使平均壽命負增長
再不運動,你將比父母輩少活5年,人類歷史上將首次出現平均壽命的負增長……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由美國運動醫學科學院以及國際運動科學和體育理事會聯合調研中國、美國、英國、巴西、印度等國青少年缺乏運動的狀況后發布的結論,這與國人“越活越長壽”的期許背道而馳。
近期中國大學生猝死的事件不時見諸報端,如6月3日,《洛陽大四男生打網球猝死明日22歲生日》,5月27日《大學生跑1000米后猝死敲響警鐘》。原因雖不同,但都與平時缺少運動有關。
近期,美國運動醫學科學院以及國際運動科學和體育理事會聯合發布了其最新的研究結論,稱2012年調研中國、美國、英國、巴西、印度等國青少年運動狀況發現,各國健身支出增加,其中中國大陸2030年平均每人花67。5美元用于運動,是2008年的4。5倍;但是各國健身的行動卻在減少,在中國,與1991年相比,人們運動量減少了45%,預計到2030年將減少51%。缺少運動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現狀:僅19%學生每天能運動1小時
廣州體育學院運動生理教研室主任、體質健康測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琳教授研究發現,青少年日常不運動的情況比較普遍。如2010年的廣州市學生體質調研報告就指出,只有19%的學生每天能達到1小時運動量。
究其原因,朱琳說,運動的組成應該是社區、家庭以及學校三位一體,但現在學生的運動主要是依賴學校的體育課,而在課余,時間都被課外輔導班以及看電視、玩電腦占據了。
市民的意識也不夠。學生和家長并不懂到底應該運動多少時間?選擇什么項目?按照美國相關機構的建議,每天至少60分鐘的運動,其中應該包含中等強度和大強度的運動,而且還應該有每周三次的增強肌肉力量和骨骼活動的運動項目。
而不運動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生長發育。比如說肥胖就會造成早熟,這意味著成熟期的縮短。而在幼年時期好的、不好的生活習慣都會帶到成年期。所以從小就缺乏運動會提高他們在成年期患上一些疾病的幾率,如肥胖癥、高血脂、糖尿病等。
此外,在調查廣州人為何缺少運動時,朱琳發現,缺少運動路徑和場所或者運動成本太高昂是首要原因。走進廣州大大小小的免費公園就可以發現,很多人在運動,而如老城區缺少運動設備,市民自然就少運動,因此,朱琳建議政府要扶持基層多建設健康路徑和場所。
建議:持續跳繩10分鐘較安全有效
該美國報告對如何解決缺少運動問題有兩個建議:一是讓兒童接受科學的體育教育、從事適當的體育運動,從小就建立積極的運動觀念;二是讓運動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推廣健康生活方式、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從而進入“運動改變人生”的良性循環,也就是我國一直提倡的“全民健身”。
很多人抱怨沒有條件和時間運動,對此朱琳教授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她說,比較安全有效的是跳繩,持續慢慢跳5~10分鐘就行。再就是步行,一天保持在10000~13000步之間。三是快走和慢跑,6公里時速下的快走和7公里時速下的慢跑都是比較良性的。不過有肥胖問題的小朋友不建議跳繩或者是對膝蓋有較大負擔的運動,水上項目如游泳等是比較好的項目。朱琳教授針對11~14歲學生的研究發現,記錄運動強度的一個比較簡便的方法是看心率。對一般兒童來說,中等強度的運動時心率保持在125~160之間就證明運動達到理想的強度了。
那么,哪些運動項目最適合學齡前兒童呢?家長要如何為寶寶選擇運動項目呢?
選擇適合學齡前兒童的運動項目
首先,選擇好適宜的運動項目。學齡前兒童運動以身體練習(主動練習和被動練習)為基本手段,可供選擇的運動項目很多,包括跑、跳、投、壓等練習;捉迷藏;跳舞、溜滑梯、打秋千等游戲;郊游、拍球、跳繩、騎兒童車、游泳、體操等運動。所有這些運動都以增強體質,娛樂身心為目的。
其次,怎樣選擇運動項目。運動鍛煉的項目很多,不同的運動項目可以產生不同的鍛煉效果。
如:提高速度能力可選擇跑、騎兒童車等項目;增強耐力能力,可選擇長時間跑的游戲、游泳、郊游、跳繩等練習;增加力量能力可選擇跳、投等練習;提高靈敏協調能力,可選擇跳舞、打秋千、拍球等游戲;提高柔韌能力可選擇體操、按壓等練習。
在選擇鍛煉項目時,要以幼兒的解剖特點,生理特點為基礎。要根據孩子的素質需求進行選擇,身體哪方面素質欠缺就多煉哪方面,對于不同性質的學齡前兒童,出示了不同鍛煉方式。
另外,要使身體得到全面鍛煉,應采用多種多樣的項目進行鍛煉。開始時,可以先從一兩個項目入手(要持之以恒),待有了相當基礎時,再由少到多、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地逐步增加鍛煉項目,在鍛煉中還要注意掌握循序漸進以及因人制宜的原則。對不同習慣、不同環境、不同個性的人提示了多種運動的選擇,作到具有自我選擇的特性。
最后,學齡前兒童運動應具有科學的指導性,運動量安排要合理。制定和選用基本運動必須科學掌握運動量,如果運動量太小,對身體鍛煉的效果就不大;而運動量過大,又沒有節奏,則身體健康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要帶頭杜絕宅在家,多帶孩子出門運動哦。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