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口腔疾病會致流產 準媽媽口腔護理很重要
據調查結果顯示、孕婦患有齲齒以及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發生早產的機會是正常孕婦的7倍,而且與病變的程度成正比,口腔病變越重,流產、早產的概率也隨之增大。所以,孕期呵護口腔健康很重要。那么,孕期為什么容易口腔疾病呢?易患哪些口腔疾病呢?
懷孕后,準媽媽體內的荷爾蒙增高會引起牙齦充血、腫脹、發生炎癥,特別是在懷孕的前三個月及分娩前三個月口腔疾病比較嚴重。
孕期常見的牙齦疾病包括:
1、妊娠期齦炎:由于孕期黃體酮激素的增加,使牙齦微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炎性細胞滲出,造成牙齦紅腫,觸之易出血。
2、妊娠期齦病:孕婦個別齦乳頭長期受炎癥刺激引起齦病,多見于前牙唇的頰后側,分娩后一般消退。
3、孕期冠周炎:冠周炎好發于20—35歲成人,多數孕婦正值此好發年齡,在所難免。
孕期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
吃甜食幾率增多:準媽媽懷孕后一般不會再控制飲食,無所顧忌地吃甜食會導致得牙病幾率增多。吃甜食會使準媽媽的唾液pH值改變,口腔內的酸堿平衡會被打破,而口腔衛生卻未加強,因為刷牙就會嘔吐,所以很難堅持每次餐后都刷牙。因此,本來孕前沒有齲病或炎癥的準媽媽,這時候也會患齲病等牙齦炎癥。
一天內進食次數增多:準媽媽在懷孕后內分泌的改變,胎兒生長發育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增加,準媽媽經常容易出現饑餓感,常常是食物不離口,而又不能保證吃后立刻刷牙,這樣為細菌在牙面上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營養和繁殖場所。而細菌代謝產酸使得牙齒表面被腐蝕而脫釉,易形成齲齒,增加了牙病的幾率。
體內性激素的改變:準媽媽在懷孕后體內性激素會發生改變,這樣會導致醫學上所稱的妊娠期牙齦炎,甚至導致牙齦的瘤樣增生,形成牙齦瘤。準媽媽體內性激素的改變,特別是孕酮的增加,促使牙齦中微小血管叢擴張、扭曲及循環滯留,這樣會使牙齦常常出現紅腫,對機械刺激較為敏感,局部表現為牙齦出血。如果準媽媽的口腔內本來就有大量牙菌斑和牙石堆積,就會使牙齦炎的癥狀加重。妊娠期牙齦炎往往在第二月至三個月時開始加重,到懷孕第八個月時表現得更嚴重,甚至常常伴有牙痛、牙出血、口臭等表現。
智齒未完全長出:有的準媽媽智齒沒有完全長出來,這樣可能會引起周圍的牙齦發炎,使得牙病的幾率增大。準媽媽在牙齦發炎時,當上面的牙齒咬到發炎的牙肉時,會越咬越腫,造成牙肉腫脹,嚴重時,還會有膿液形成。牙齦產生劇烈的疼痛,對于生理、心理出現急劇變化的準媽媽而言,這種痛苦常常難以忍受。
孕期口腔護理的方法:
1、堅持每日兩次有效刷牙;
2、早晚及飯后勤漱口;
3、飯后、睡前咀嚼木糖醇;
4、定期口腔檢查和適時的口腔治療;
5、增加營養攝入,保持營養平衡。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