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肚臍的3種異狀 如何護理好?
寶寶出生后,新媽媽要學會護理新生兒肚臍,防止異狀發生。初生寶寶的肚臍是很容易出現疾病的,新手媽媽不僅要學會新生兒肚臍護理,還要知道出現哪些狀況就說明孩子的肚臍有“麻煩”了哦。
新生兒肚臍的護理
勤給寶寶換尿布,以防止大便、尿液污染臍部。注意不要讓尿布覆蓋住臍部,讓它處在臍帶殘端下面為宜,或購買專門為新生寶寶設計的帶有槽口、能把肚臍露出來的尿不濕。這樣可以讓臍帶殘端暴露在空氣中,而不是浸在寶寶的尿液里。
給寶寶洗澡是可以的,只要注意不要讓其肚臍碰到水就行。因為洗澡可以讓寶寶感覺比較清爽,對寶寶來說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尤其是在比較炎熱的夏天。即使在洗澡時不小心水滴濺到了寶寶的肚臍上,媽媽只需立即把水擦干凈,一般是不會引起肚臍感染的。
為寶寶創造一個潔凈的居住環境,所用的床上物品、寶寶的內褲、毛巾以及寶寶尿布等,應經常晾曬,以抗菌織物做成的為最好。
在臍帶未脫落的時候不提倡用“護臍貼”、“護臍帶”,以免不透氣而加速細菌繁殖,延長臍帶脫落時間。
寶寶應該穿著寬松純棉的衣服,這樣比較透氣,肚臍會干得快一些。尤其是夏天,新生兒也不需要過分的里外包裹,只需要比大人穿的多一層衣服就足夠了。
晚上睡覺時也不要給寶寶蓋得過厚;一旦發現肚臍有潮濕狀況,應立即用棉布輕輕吸干。
那么,新生兒肚臍容易出現哪些異狀呢?
新生兒肚臍的3種異狀
臍炎
主要是臍帶殘端被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癥。雖然臍炎看似不嚴重,但是由于新生寶寶免疫功能比較低,感染很容易擴散蔓延,臍部周圍的軟組織都能受到感染,嚴重的可以導致腹膜炎甚至敗血癥。
媽媽看到寶寶的臍部及臍周皮膚紅腫,臍部有少量分泌物,臍窩濕潤、流水,就要警惕寶寶得了臍炎,病情嚴重的寶寶臍部可流膿,伴有腥臭味。患臍炎的寶寶可能有發燒、反應差、不愛吃奶、嘔吐、黃疸加重等癥狀。
如果臍炎比較輕微,寶寶的精神反應如常、吃奶也好,可以局部涂碘伏,或先用碘酊再用75%的酒精擦拭臍帶、臍窩及周圍皮膚,每天2~3次。如果感覺臍炎比較嚴重,要立即去醫院,及時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臍茸
它是胎兒時期的卵黃管(臍帶的組成部分之一)閉塞后,遠端黏膜的殘留物。另外,臍帶脫落后,一旦引發了臍炎,反復的炎癥刺激也會造成局部肉芽組織增生,形成臍茸。
媽媽可以發現寶寶的肚臍中央有個黃豆大小粉紅色的柱狀小突起,表面濕潤,不小心碰到時可有血性分泌物。
媽媽不要擅自治療,要去醫院處理。小的臍茸一般采用硝酸銀局部燒灼,較大的臍茸則需要手術治療。
臍疝
臍部本身就是個薄弱點,因為胎兒時期有3條臍血管通過,寶寶出生后,隨著血管的萎縮,臍部才閉合,但是由于寶寶的腹肌及其前后鞘還沒有完全閉合,當腹壓增大時,腸管便會從這部分突出來,形成臍疝。
臍疝的癥狀非常明顯,在寶寶臍部鼓出一個圓形或卵圓形的包,有時大些有時小些,皮膚顏色正常。寶寶劇烈哭鬧、咳嗽、用力排便時,這個包會比較大,安靜時則比較小,媽媽用手指輕輕壓一壓,這個包就能回到寶寶腹腔里。
臍疝的發病率還是比較高的,男寶寶比女寶寶多,大約15%的新生兒都會發生臍疝,但一般沒有不適感,不影響吃奶,生長發育正常。
臍疝可以先不急于治療,大部分寶寶是可以自愈的,如果寶寶到兩歲還沒有自愈,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了。民間流傳的“壓硬幣”“粘膠帶”“裹衣服”等辦法并不能讓臍疝快些自愈,反而容易導致接觸性皮炎或局部皮膚破損感染,所以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鼓出的大包變硬,無法回縮,有觸痛,而且伴有劇烈哭鬧、嘔吐等,則需要立即就醫。
新手媽媽如果發現新生兒肚臍出現異狀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哦。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