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不同時期分離焦慮如何處理?
寶寶出現分離焦慮怎么辦?并不是只有入園前才會出現分離焦慮哦,在孩子的不同時期,甚至是嬰兒期都會容易出現分離焦慮。那么,家長遇到寶寶分離焦慮,要怎樣處理呢?不如先來看看小編出的主意吧。
兒童分離焦慮怎么辦
嬰兒期(5~12個月)。5個月大的寶寶會纏著媽媽要奶喝、求陪伴,一離開媽媽便哭鬧不停,因為這時的寶寶認為媽媽離開久了等于完全消失,所以在此階段,媽媽要盡量按時上下班,最好不要長時間離開孩子,如連續出差、晚上經常應酬等。其次,及時回應孩子,讓寶寶知道媽媽一直在,沒有消失。比如在浴室洗澡,可將寶寶放在門口,他會來來回回地看你是否消失,直到他確認媽媽一直都在。最后,多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和溝通,比如玩耍時對孩子微笑、哺乳時眼睛看著他等。
幼兒期(1~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依戀父母,會因害怕獨處而拒絕睡覺,甚至做惡夢。出現在看不見父母的時候不能把學習和玩耍進行下去,害怕陌生人、不喜歡跟同齡孩子玩等現象。首先,在有事不得不離開時跟孩子說明白“媽媽出去一下,馬上就回來”,并且很堅定地邊走邊說。其次,對孩子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情境進行教育,漸進式引導,引起孩子的好奇心,進而敢去接近或做嘗試。
幼兒園時期(3歲以上)。孩子的一般反應為:反抗階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鬧;失望階段,繼續哭泣,吵鬧減少,不理他人,表情遲鈍;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照料,開始正常活動,但看見母親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在此階段,家長首先要相信和肯定孩子的能力,努力做到“成熟分離”。其次,有意識地和孩子玩捉迷藏游戲,讓孩子體會大人消失的感覺,訓練其獨立能力。再次,分離最好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入園前半年就要有計劃地逐漸拉長離開時間,讓孩子可以慢慢適應,實現自然過渡。
那么,分離焦慮對孩子有哪些危害呢?
兒童分離焦慮的危害
分離焦慮癥對兒童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及早發現并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對其將來能力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早期的分離焦慮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會降低孩子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其將來的創造力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在早期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對他能力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新入園的幼兒中,焦慮程度嚴重的幼兒數量在增加。
家長要科學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這樣才不會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哦。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