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胎位易造成難產 孕婦難產能避免嗎
孕婦難產能避免嗎?難產是每位準媽媽都不想遇到的,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呢?其實,難產除了和胎位不正有關外還會有其他原因導致難產哦,所以是可以有效避免的,小編今天就來為你出出招吧。
4種胎位易致難產
枕后位:胎頭枕骨位在產婦骨盆的后半部,胎臉朝上,由于胎頭無法適當地嵌入子宮下段,產程將會拉長。
顏面位:胎兒的先露部是頦部(下巴),因為胎頭完全仰伸,使胎頭后枕骨往胎兒背部靠攏,陰道內診時可以摸到胎兒的嘴、頦、鼻、眼等臉部器官,其發生率約為0.2~0.3%。顏面位常發生于過小的胎兒,或胎兒過大與產婦骨盆大小不成比例時,以致胎頭無法適當屈曲;有時胎兒頸部有異樣如長瘤時,也容易發生。
額位:當胎頭呈不完全仰伸姿勢時,額頭部位將成為胎兒的先露部。其發生率約占0.02~0.03%,陰道內診時可摸到胎兒的額頭,有時也會發現有臍繞頸或頸部有囊性淋巴瘤。
復合位:胎兒的手與頭部或臀部同時位于子宮下段;或胎兒的腳與頭部同時位于子宮下段,其發生率極低。
那么,要如何才能避免難產呢?
孕婦難產的避免方法
控制好胎兒因素:發現并控制妊娠糖尿病,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產生巨嬰、發生難產的機會。
控制好產道因素:懷孕之前適當運動及控制體重,做好完善的產前檢查以發現骨盆腔腫瘤及產道腫瘤。
做好超音波檢查:可以發現胎兒異常,如胎位異常及胎兒過重的情況,以便采取適當的對策。
適當給予子宮收縮劑:當子宮收縮強度不夠,可在胎兒安全前提之下給予子宮收縮劑,以使子宮收縮達到足夠的強度,當然要先裝上胎兒監視器來觀看胎兒的情況。
最后,再來告訴你正常的分娩過程是怎樣的吧。
孕婦正常的分娩過程
胎頭固定:胎兒頭部最大的直徑銜接到媽媽骨盆的入口的過程即胎頭固定。
初產婦會在妊娠足月前的4個星期內發生,最常見的是在預產期的前2個星期,而經產婦則多半發生在產痛開始之后。
胎頭的最大直徑進入骨盆入口的最大直徑時,胎頭為了適應骨盆的形狀便開始有了變形,使銜接更加理想。
下降:在產痛前后,胎兒都有下降的現象,不過在胎頭固定后會更加顯著。
原本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是兩臂抱攏胸前,雙腳蜷起,下巴貼緊胸廓,脊椎略為彎曲;但此時,子宮上半部的收縮直接或間接地加壓于胎兒身上,使胎兒的脊椎變直,加上子宮下段擴張的結果,也使胎頭更加下降。
俯曲:當下降中的胎兒頭部碰上骨盆的結構,胎頭就開始俯曲;胎兒的下巴更緊貼胸廓,與骨盆銜接的經線也變小(11.5~9.5厘米),有利于胎兒的下降。
內轉: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此一步驟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必須的,是頭部下降之后才發生的。
胎兒頭部枕骨往前轉45。,其最長的經線才會適合骨盆出口的最長經線而朝向外陰部。此時,除了子宮收縮次數密集、強度升高、活動力增強之外,加上腹部肌肉收縮,陰道、會陰和骨盆底的伸張,將合力把胎兒生出來。
仰伸:內轉之后,胎兒的枕骨在恥骨弓下,頸部頂著恥骨聯合處。胎兒的頭部受骶骨影響無法后退,并因為附近肌肉收縮而頂住了胎兒的臉部,因此,頭部只好從抗力最少的產道仰伸出來,開始出現的是枕骨,緊接著是臉部和下巴。
此步驟的結果,是將本來緊貼著胸部彎曲的頭部變成不彎曲的仰伸狀。
外轉:胎兒的頭部由于仰伸的結果,而到了外陰的外部。
原本胎兒在內轉45。時,面部與肩長徑呈45。角,類似于成人直立位向左或右扭頭看物體,但頭部誕生到外界來后,旋轉的頭部逐漸復原,一直等到轉45。后回來,這個步驟就是外轉。其動力為子宮及腹部肌肉收縮、會陰伸張。
胎兒生出:從胎頭仰伸到外轉,緊接著肩膀的下降,不到1分鐘的時間,胎兒前肩便到母體的恥骨聯合之下,幾秒鐘后,前肩會先出來,緊接著是后肩;有時候前后肩會同時出生,但會使會陰破裂得較大。最后胎兒的身體會順著產道迅速地側彎著出來。
孕期定期到醫院檢查也是可以盡早發現是否有難產的征兆哦。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