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需要補多少鈣?補鈣注意八項要點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補鈣?除了“出生即補鈣”的認知誤區,枕禿、長牙慢、佝僂病等是否就是“缺鈣”?檢測微量元素能查出缺鈣嗎?寶寶在什么情況下才需補鈣?如果要補,怎么補?補多少?
營養專家教你如何給孩子補鈣
家長都知道要給孩子補鈣,那到底該如何補呢?專家介紹,鈣最好的來源就是奶。對于半歲以內的孩子如果母乳充足,是沒有必要補鈣的,如母乳不夠,建議補充低劑量的鈣。當半歲以后,如果母乳無法滿足需求了,可以添加配方奶,配方奶中也含有鈣,只要有足夠的奶量不用額外補充鈣的,但當孩子奶量減少,就要適當補充鈣了。
1歲以后,隨著孩子添加輔食的量越來越多,家長仍要給孩子保留喝奶的習慣。1到3歲之間每天的喝奶量不低于400毫升,如果孩子不愛喝奶,可以考慮從膳食中來補鈣。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骨頭湯、肉中的鈣其實并不多。綠葉菜中的鈣含量倒很豐富,比如說菠菜、空心菜等。不過綠葉菜中有草酸的成分,會影響鈣的吸收,也會使菜吃起來有股澀味。在烹調前,可以把綠葉菜先用水焯一下,這樣草酸就會出來了,菜也更好吃。
豆制品也是含鈣比較高的食物,比如說石膏點的豆腐、豆腐干,也可以經常給孩子吃一點。豆子本身和豆漿中植物蛋白豐富,但鈣含量并不高。
其他含鈣高的食物還有芝麻醬(家長可以經常用芝麻醬給寶寶蒸花卷)、蝦皮(家長可定期給寶寶用蝦皮蒸雞蛋)等。
如果日常飲食中鈣實在不足的情況下,再考慮給孩子吃鈣片。
寶寶到底需要補多少鈣?
寶寶2歲以后,建議通過食補來給寶寶補鈣
到小兒2歲后,一來寶寶較多到戶外活動;二來已經能吃各種各樣的食物,鈣的來源也多了;三來生長速度減慢,對鈣的需求相對減少些,所以只要仍能每天有兩杯牛奶就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了。如果需要給寶寶補鈣,也推薦以食補為佳。
給寶寶補鈣先補維生素D
維生素有助于促進鈣和磷的吸收、利用,并起到促進鈣、磷用于骨骼生長的作用;促進多種免疫細胞的功能,抑制骨髓細胞異常增值。如果體內缺少維生素D ,鈣也就缺乏,影響寶寶生長;也影響機體抵抗力,寶寶就容易感染生病。
寶寶補鈣的注意事項
1、補鈣時要選用挑選淡奶口味
寶寶的味蕾正處在快速發育期,過重的味覺刺激會導致味蕾反應遲鈍。淡奶口味就像母乳,不影響味蕾發育,所以淡奶味的鈣是媽媽的首選。
2、少量水沖調 方便喂服
大多數媽媽都深有體會,太多水的沖劑寶寶什么抗拒,經常出現媽媽追著寶寶吃藥的場面。這樣不僅吸收率低而且非常浪費,所以在選擇鈣劑時最好選擇少量水就能沖服的顆粒劑。
3、補鈣劑量是否足夠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補鈣的時候只知道孩子吃了鈣,而不知道吃了多少鈣。補鈣劑量不足不僅不利于孩子骨骼和牙齒的健康成長,還會讓孩子錯過補鈣的最佳時間,無法為骨骼“儲存”更多的鈣。
4、維生素D攝入是否足夠
缺少維生素D,吃再多的鈣也吸收不了多少,骨骼內也不會沉積更多的鈣。所以在春夏季節應讓孩子多曬太陽,孩子的皮膚經日光照射后可以生成維生素D。而秋冬季節日光照射不充足,孩子戶外活動少,應注意額外補充一些維生素D,但每天補充的總劑量不宜超過800國際單位。
5、膳食是否有影響
膳食中食鹽含量較高或大量吃高蛋白食物,會使鈣從尿中的丟失增多;高脂肪飲食,大量的含磷酸、鎂、咖啡因的食品會影響鈣的吸收與排泄;食物中的草酸、植酸也會影響鈣吸收。菠菜、茭白、竹筍等含草酸過多的食物,用熱水燙過后再吃比較好。
6、補鈣、補鐵、補鋅的產品應分開服用。同時服用會相互影響吸收
7、何時補鈣效果最佳
補鈣最好隨餐服用、餐后服用或晚上臨睡前服用,這樣補鈣效果最佳。
8、不宜將鈣片溶入奶中服用
這是因為過多的鈣離子會使牛奶出現凝固現象。
另外,鈣還會和牛奶中的其他蛋白結合產生沉淀,特別是加熱時,這種現象就會更加明顯。而且奶制品含鈣量較高,孩子一次服用大量的鈣吸收不了,反而會影響補鈣的效果。
(責任編輯:姚曉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