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產婦怎樣預防難產 孕期注意營養適當可防難產
最有效的方法是按規定到正規的醫院進行產前檢查,在妊娠晚期還要做骨盆的測量,以便使醫生對母嬰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一般在預產期前2周左右,醫生就要對產婦的分娩方式作出鑒定,并事先告知產婦本人,讓其知道是可以自然分娩或需要試產,如果只能選擇剖宮產也會告訴本人,以便臨產婦做好思想和物質上的準備。
難產有關的四大因素
產力
產力最主要的是子宮肌肉的收縮力量,它可以把胎兒和胎盤等自子宮內逼出。正常的宮縮有一定的節律性,并且臨近分娩時逐漸增強其中宮縮不論是過弱還是過強,都有可能造成難產。
產道
產道是指寶寶分娩時的“通道”,它主要是由孕婦的骨盆大小以及形狀所決定的,當然孕婦的軟產道也很重要,兩者中有任何一種異常,都會造成難產。所以孕期一定要做好產前檢查,以便醫生及時發現問題,正確選擇分娩方式。如果在產前檢查中發現產道有問題,一定要提前入院,擇期進行剖宮術。
胎兒情況
胎兒在分娩中的自身情況也很重要。如果寶寶在孕婦子宮中的位置不正常,如臀位,橫位等,或是寶寶在宮內生長發育得過大,以及有聯體胎兒等畸形兒等,這些情況都會影響正常的分娩過程,造成難產的發生。所以必須及早發現并及時進行處理。
產婦的心理
如果孕婦對分娩中所要面臨的“挑戰”沒有心理準備,或是對分娩過程過度恐懼,不能很好的配合醫生,也會造成難產。
高齡產婦怎樣預防難產?
1、孕前要進行身體檢查。身體檢查是夫妻雙方都要進行的檢查。特別是準備懷孕的女性,除了要進行心、肝、腎等常規檢查,還要重點檢查生殖系統。如果患有性病,要等待治療痊愈后方可懷孕。
2、孕前要提前1個月口服葉酸。服用葉酸可以避免神經系統發育疾病。如果孕前沒有及時吃葉酸,懷孕后要繼續補充,直到懷孕12周為止。
3、孕期保健要格外注意,要保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
4、懷孕16~20周時,要進行唐氏篩查。這項檢查是提取孕婦的血液,檢測血液中所含有的各種物質的量和濃度,依次來斷定胎兒可能出現的一些病癥。
5、懷孕20周以后要做羊水穿刺。這項檢查是正常的年輕孕婦不需要做的。研究表明,孕婦年齡愈大,先天愚和畸形兒的發病率愈高。這是因為隨著女性年齡增長,卵巢逐漸衰老退變,產生的卵子自然老化,發生染色體畸形的機會就會增多。這項檢查可以直接獲得染色體的數量,根據檢查結果可以知道胎兒是否有異常。這項檢查有0.5%的幾率會因此導致流產。
6、更多關注血糖、血壓等指標。高齡產婦易患妊娠合并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和妊娠期糖尿病等。由于孕婦體內的血容量比非孕期明顯增加,心臟負擔加重。原來就患有心臟病的孕婦很可能由于無法耐受而只得提前終止妊娠。
7、高齡產婦自然分娩的難度更大,需要提前做好準備。高齡孕婦剖宮產適應征較高,通常有90%的高齡產婦選擇剖宮產。高齡孕婦的骨盆比較堅硬,韌帶和軟產道組織彈性較小,子宮收縮力相應減弱,容易導致產程延長,甚至難產、胎兒產傷和窒息。
分娩的順利與否,與分娩過程中的產力、產道、胎兒以及產婦的心理狀況有直接的關系,任何一個因素出現問題,就都有可能造成難產。
提醒:孕期營養適當也可以預防難產
及早發現不良因素
難產的原因有時很明確,如比較明顯的骨盆異常和胎位異常,在產前檢查或臨產時即可發現并得到及時處理。所以在懷孕過程中,孕婦一定要在指定的醫院進行定期產前檢查。在這些產前檢查中,醫生會對胎兒在宮內的生長情況進行監控,夠及時發現孕婦本身是否存在可能造成難產的因素,一旦發現有異常的趨勢,醫生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糾正。
孕期營養要適當
孕婦在懷孕過程中要注意充分的營養,以保證寶寶健康生長。但要摒棄一些錯誤的飲食觀念,避免在孕期吃得過多,又不運動,造成定寶長得過胖,過胖兒可是導致難產的最大危險之一。
另外,孕婦一定要對分娩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可以咨詢醫生,求醫生幫忙,避免分娩時心情過于緊張,影響分娩,造成難產。
總之,難產完全是可以預防的,關鍵是孕婦及家人,可作好孕期的監護,擇優生育,這才是預防難產的有效措施。
(責任編輯:姚曉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