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退燒的4大誤區解讀 寶寶體溫超過37.4℃即發燒
很多媽媽都習慣使用酒精給孩子退燒,但是這種退燒方法并不是很科學哦。小編要告訴你,給嬰兒退燒必須要利用科學的方法才行。在這里,小編就來教你幾招退燒的方法,以及為什么不能物理退燒吧。
寶寶發燒的原因分析
外在因素: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內在因素: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
其他因素: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
要確定孩子是否發燒,家長就要了解嬰兒體溫多少度才算發燒哦。
寶寶多少度算發燒
正常小兒的腋下體溫為36℃—37℃之間,超過37.4℃即可認為是發熱。在正常情況下,小兒的體溫可以波動于一定范圍。體溫在37℃以上就算是發燒了。37.5℃—38.4℃是低燒,38.5℃以上就是高燒了。但每個子孩子身體狀況都不一樣,要依孩子的體質而定。
如果是按直腸溫度來算,正常寶寶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于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熱。
一般來說,口腔溫度較直腸溫度低0.3℃—0.5℃,腋下溫度又較口腔溫度低0.3℃—0.5℃。
寶寶退燒的4大誤區解讀
誤區一:捂汗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捂汗”來退燒,但是,兒童的汗腺不發達,通過“捂汗”,不易達到“發汗”的目的。對兒童來說,往往越捂體溫越高,容易造成“捂熱綜合征”(即因捂蓋過嚴使得孩子出現高熱、面色蒼白、反應低下、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癥狀),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在兒童發高燒的時候,往往肢體循環會變差,手腳摸起來并不熱,反而有些涼。若出現手足發涼、怕風,喜歡依偎在媽媽懷里,有可能很快出現發熱。所以,家長別以為孩子手腳涼就是穿得不夠。
誤區二:發低燒急于吃退燒藥
剛出生才十幾天的新生兒,著涼發燒38攝氏度,家長心急如焚,到醫院后馬上要求醫生開退燒藥,覺得不吃退燒藥,孩子持續發燒會燒壞腦。新生兒(出生28天以內)不能使用退燒藥。事實上,一般情況下,6個月以上才可以用退燒藥。因為新生兒體質弱,體表面積大,服用退熱藥劑量難以掌握,容易出現虛脫或者胃腸道的損傷。
誤區三:高熱不吃退燒藥,非等醫生給藥
孩子都已經燒得滿臉通紅,體溫都升高到39攝氏度了,家長還不給孩子積極降溫,非等見了醫生不可。這樣的父母還真不少見,他們不給孩子降溫的目的是,擔心給孩子吃了退燒藥會影響醫生判斷病情。孩子如果燒到38.5攝氏度以上,就應該及時降溫,可以盡快吃退燒藥。吃退燒藥一般不影響醫生對孩子疾病的判斷。現在門診病人多,等候的時間長,孩子都已經高燒才抱來醫院,再掛號、交費、候診,還得三四個小時才能見到醫生,這對兒童來說非常不利,因為長時間高熱不處理容易造成孩子高熱驚厥、暈厥等情況發生。
誤區四:不吃藥只吊針
在門診,醫生常遇到一些家長主動要求給孩子吊針,說是吊了針孩子可以快點退燒。兒童發熱原則上不給予吊針,因為感冒咳嗽80%-90%是感染病毒,使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還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現在家長帶孩子看病,動不動就要求醫生給打吊針,以為這樣能比口服退燒藥來得快。其實,目前兒童口服的退燒藥如對乙酰氨基酚等服用后30分鐘就能起效,起效并不比打點滴慢,更重要的是這些口服退燒藥副作用小,比較安全,而一些退燒針劑,可引起腸胃黏膜損傷,如果注射劑量過大,會使孩子出汗過多、體溫迅速下降,易引起虛脫。事實上,抗生素本身就有副作用,注射次數多了,不僅讓孩子食欲下降,胃腸功能紊亂,還可能出現免疫功能低下。
(責任編輯:姚曉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