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退燒的4個誤區 兒童服用退燒藥5原則
在兒科門診,發熱是孩子們非常常見的一種癥狀,尤其是在遇到流感高發期,兒科門診到處都可見到頭上貼著退熱貼的小孩。孩子一發燒,很多家長就顯得非常緊張、焦慮、不知所措了,他們老擔心發燒會燒壞小寶寶的腦子,于是,想法設法恨不得馬上就將孩子的體溫給降下來,甚至在體溫還不算太高的情況,都急著喂退燒藥、打針退燒等,最好是能達到立竿見影的退燒效果,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太科學的。發燒是身體在調動自身的免疫系統,讓它更好地工作,以防止感染,這是孩子利用自身免疫力對抗病毒的一個表現,在對抗發燒的過程中,孩子的免疫力也得到不斷地提高。而且普通的發燒通常是不會損傷孩子大腦的,相反,如果采用過激的方式來退燒,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誤區一 通過“捂熱”出汗退熱
常聽一些家長說:“吃點藥,捂一會,等汗出來就不燒了”,也還有一些家長覺得孩子發燒怕冷,因此要穿多點、蓋多點,于是里三層、外三層地把孩子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只露出一個憋得紅彤彤的小臉蛋,通過捂熱出汗來退熱的家長也不少,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孩子在發燒的時候,末梢循環變得較差,手腳摸起來可能會有些涼涼的,但這并不是因為孩子穿得不夠多。而且孩子在發燒的時候,包得嚴嚴實實反而會影響到機體的散熱,使體溫上升,甚至處于高熱狀態,在高熱時末梢血管可代償性擴張,使出汗增多,同時機體代謝亢進,耗氧量增加,加之寶寶長期在這種悶熱的高熱環境中,處于缺氧狀態,長時間下來,極有可能會導致機體多器官、多系統受累。
正確做法:當孩子發燒時,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開,使其充分散熱,并注意室內空氣保持流動,但要注意寶寶手腳的保暖。
誤區二 發燒不能洗澡或發燒用冷水擦浴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發燒了,不能洗澡,洗澡的話很容易著涼,還有一些家長則認為,孩子發燒的話,幫他用冷水擦浴一下,就可以幫助他降溫了,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正確做法:發燒的孩子洗溫水澡更有利于散熱,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擦浴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降溫方法。用溫水洗浴或擦浴后要迅速擦干全身,并換上干爽的衣服,以免著涼。
誤區三 一發燒馬上用退燒藥
有些家長一見到孩子發燒,就馬上給孩子服用各種退燒藥,吃藥后沒有馬上見效時,又立即換另一種退燒藥。其實這也是不正確的。
正確做法:一般來說,孩子的體溫在38.5℃以下,我們都是建議物理降溫為主,超過38.5℃了才在物理降溫的同時給予退燒藥。目前市面上的退燒藥品種繁多,家長在選用時,最好選用兒童劑型的退燒藥,尤其是小嬰兒,可以選用一些滴劑類的退燒藥。在使用退燒藥的過程中,家長也要需要注意了,如果服用了退燒藥后孩子體溫還是沒有降下來,也不能馬上再用一次退燒藥或者更換其他退燒藥,要間隔4-6個小時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燒藥,同時,也要注意多喝水,以利于降溫。
誤區四 孩子發高燒了也要等醫生看了再處理
有些家長擔心給孩子吃了退燒藥后會影響醫生對病情進行準確的判斷,或者不知道該給孩子用什么藥,于是,孩子都已經燒得小臉蛋通紅了也還是不給孩子積極降溫,非要等到見了醫生不可,或者是孩子都已經發高燒了,在家不處理就直接抱過來醫院,在診室外焦急地等候。
正確做法:如果孩子已經發燒到38.5℃以上了,就應該積極先給孩子降溫,尤其是已經高燒的寶寶,如果長時間高燒不處理的話,容易造成孩子高熱驚厥、暈厥等的發生。
總之,孩子在發燒時,家長應該多點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而不是只盯著體溫數字,如果孩子的精神狀態還好,就不必太過于擔心,但需要提醒的是,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由于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不能自行抵御感染,一旦有發燒時,還是建議帶去醫院給醫生看看,最好不要自己自行給孩子用藥。
服用寶寶退燒藥的5原則
38.5°C以下通常不必用藥。一般腋下溫度超過37.2°C定義為發燒。對于絕大多數3個月以上的寶寶以及成人而言,輕度發燒本身并不危險。腋下溫度38.5°C以下的患者,如果精神狀態尚好,學習、工作未受影響,沒必要用藥。此時,可用物理降溫方法,包括洗溫水澡或用溫水浸過濕熱的毛巾擦拭身體。
普通發熱建議只用1種藥。安全性高的退燒藥有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如泰諾林、必理通等)是退燒藥首選,適用于3月以上的兒童和成人,合理使用安全性高,但過量使用可能造成肝臟損害。布洛芬(如美林、芬必得等)退燒作用較強,會導致大量出汗,不適用于有脫水癥狀者,腎功能不好者也要慎用。
當一天只需要服2~3次退燒藥就能緩解時,最好只用1種藥。因為每增加一種藥品,就會使吃錯藥的風險增加一倍。同時,一旦出現藥品不良反應,很難鑒別是哪種藥物導致的,會增大治療的難度。退燒藥起效的時間因人而異,一般0.5~2小時內見效。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服布洛芬后開始出汗,服對乙酰氨基酚后哭鬧減輕(可能是頭痛等癥狀減輕),證明藥開始起效了,不要急著加藥或者換藥。
高燒不退交替使用退燒藥時,注意間隔時間。如果正確用藥仍然持續高燒不退時,可以考慮兩種退燒藥交替使用。例如對乙酰氨基酚用了2小時后燒沒退下來,但其最小用藥間隔是4小時,這時,不能再用對乙酰氨基酚,只能將另一種退燒藥布洛芬與其交替用。服兩種藥的最小間隔時間是2小時。因為通常一種退燒藥吃進去后,大約需要2小時才能達到有效治療效果,如果2小時后體溫仍然維持在38.5°C以上,可以理解為某一種藥不能有效退燒,這時才需要和另一種藥交替使用。兩種退燒藥交替使用時,每天分別最多用4次。
吃藥退燒時要多喝水,這樣能加快排泄,有利于帶走體內熱量。用藥同時也可配合物理降溫,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責任編輯:王春蘭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