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痹癥四時期表現不一 離不開三項檢查
小兒麻痹癥也被稱為脊髓灰質炎,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由于部分病毒入侵神經導致癱瘓,故稱為小兒麻痹癥,在臨床上,小兒麻痹的表現主要分為四個時期,各個時期有不同的癥狀表現,下面本文就對小兒麻痹癥在不同時期的癥狀進行介紹。
小兒麻痹癥的癥狀:
1、前驅期
主要癥狀為發熱、食欲不振、多汗、煩躁和全身感覺過敏;亦可見惡心、嘔吐、頭痛、咽喉痛、便秘、彌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滲出物、腹瀉等,持續1-4天。若病情不發展,即為頓挫型。
2、癱瘓前期
前驅期癥狀消失后1~6天,體溫再次上升,頭痛、惡心、嘔吐嚴重,皮膚發紅、有短暫膀胱括約肌障礙,頸后肌群、軀干及肢體強直灼痛,常有便秘。體檢可見: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時需用兩手后撐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體位;②吻膝試驗陽性,即患者坐起、彎頸時唇不能接觸膝部;③出現頭下垂征,即將手置患 者肩下,抬起其軀干時,正常者頭與軀干平行。如病情到此為止,3~5天后熱退,即為無癱瘓型,如病情繼續發展,則常在癱瘓前12~24小時出現腱反射改 變,最初是淺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發現反射改變有重要臨床診斷價值。
3、癱瘓期
自癱瘓前期的第3、4天開始,大多在體溫開始下降時出現癱瘓,并逐漸加重,當體溫退至正常后,癱瘓停止發展,無感覺障礙。可分以下幾型:
(1)脊髓型 此型最為常見。表現為弛緩性癱瘓,不對稱,腱反射消失,肌張力減退,下肢及大肌群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僅出現單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癱瘓,如累及頸背肌、膈肌、肋間肌時,則出現梳頭及坐起困難、呼吸運動障礙、矛盾呼吸等表現。
(2)延髓型 又稱球型,系顱神經的運動神經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環中樞被侵犯所致。此型占癱瘓型的5%-10%,呼吸中樞受損時出現呼吸不規則,呼吸暫停;血管運動中樞 受損時可有血壓和脈率的變化,兩者均為致命性病變。顱神經受損時則出現相應的神經麻痹癥狀和體征,以面神經及第X對顱神經損傷多見。
(3)腦型 此型少見。表現為高熱、煩躁不安、驚厥或嗜睡昏迷,有上運動神經元痙攣性癱瘓表現。
(4)混合型 以上幾型同時存在的表現。
4、恢復期
癱瘓從肢體遠端開始恢復,持續數周至數月,一般病例8個月內可完全恢復,嚴重者需6-18月或更長時間。
小兒麻痹癥在治療前,需要做好檢查,小兒麻痹癥的檢查方法:
1、腦積液大多于癱瘓前出現異常,外觀微濁,壓力稍增,細胞數稍增(25~500/mm3),早期以中性粒細胞為多,后則以單核為主,熱退后迅速降至正常,糖可略增,氯化物大多正常,蛋白質稍增加,且持續較久,少數患者脊髓液可始終正常。
2、周圍血象白細胞多數正常,在早期及繼發感染時可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急性期血沉增快。
3、病毒分離或抗原檢測起病1周內,可從鼻咽部及糞便中分離出病毒,糞便可持繼陽性2~3周,早期從血液或腦脊液中分離出病毒的意義更大,一般用組織培養分離方法,近年采用PCR法,檢測腸道病毒RNA,較組織培養快速敏感。
小兒麻痹癥的中醫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邪犯肺胃
癥狀體現:發熱出汗、咳嗽流涕、咽紅咽痛、全身不適,或有頭痛、嘔吐、腹痛、腹瀉、便秘,伴有精神不振、嗜睡或煩躁不安。舌紅、苔薄白、脈濡數。
功能主治:解表清熱,疏風利濕。
方劑: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
組成:葛根15克,黃芩10克,黃連6克,藿香10克,薏苡仁15克,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滑石15克(包煎)。水煎服,每日l劑。
2、邪注經絡
癥狀體現:肺胃癥狀消失后3—4日,發熱又起,肢體疼痛,轉側不利,哭鬧不安,拒絕撫抱,繼而出現癱瘓。癱瘓以下肢為多,可發生于一側,亦可兩側并見。面部癱瘓見口眼歪斜,亦可兼見腹肌癱瘓、小便失禁。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功能主治:清熱化濕,舒通經絡。
方劑:三妙丸加減。
組成:黃柏10克,蒼術10克,牛膝10克,生薏苡仁15克,忍冬藤15克,防己10克,秦艽10克,木瓜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