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腎虧損也會致小兒哮喘 看中醫如何治
小兒哮喘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喘息、咳嗽、氣促、胸悶等是小兒哮喘的主要表現。小兒哮喘嚴重影響孩子們的健康,導致生長發育遲緩、出現心律紊亂和休克等危害。那引起小兒哮喘的原因是什么?
小兒哮喘的內因主要是
脾腎虧損
這些小兒多為發育障礙,體質瘦弱,胖而微腫,肌肉松弛,喉間常痰聲呼呼,易感冒,防御功能低下。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脾腎虛虧,影響小兒機體水谷精氣代謝,痰濁內生,發生哮喘。
體質因素
小兒哮喘在乳兒期多有奶癬史,是一種素體濕盛有表現。
痰邪內伏
伏痰產生于津液,津液來源于水谷,依賴脾氣的運化,以養肺臟,若脾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則積濕蒸痰,上貯于肺。腎虛精損也能使水濕蘊積成痰。
在呼吸方面
腎有納氣的作用,若腎氣不足,攝納無權,氣浮于上,就會產生喘息的病變。
發生哮喘的外因
勞倦過度
疲勞也是小兒哮喘的重要誘因之一,尤多見于虛喘。
情志影響
憂驚或暴怒可引起哮喘發作,在年長者較多見。《證治心得》中說:"夫肺居具焦而司氣化,或暴怒所加,肝氣上升,上焦閉郁,肺氣失降,則呼吸奔迫而為喘。"
外邪侵襲擊
以風寒或風熱最多見。外感時邪,引動伏飲,壅阻肺氣,宣降失職,氣逆為喘。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機體抵抗力差,易感受外邪,故外侵襲是小兒哮喘的常見外因。
飲食失宜
我國民間有"魚腥哮"、"煙煤哮"、"咸哮"、等記載,認為哮喘與飲食過咸、過酸等刺激有關,重視對食品和接觸物的禁忌。
引起小兒哮喘的因素有很多,可以嘗試中醫的方法進行治療。那么,中醫如何治療小兒哮喘?
發作期
多因風、寒、熱、燥等外邪侵襲所致,其特征是:發病急,病程短,常由感冒引發。
1、寒性哮喘:見于冬季或哮喘發病的早期。臨床特點為咳嗽,哮鳴,呼氣延長,氣急喘促 ,痰液清稀,色白多沫,四肢不溫,面色蒼白,或伴鼻塞流涕。治宜宣肺散寒,化痰平喘。除藥物治療外,在醫生指導下,可酌情選擇以下食療方法:
①米醋適量,雞蛋2個。雞蛋煮熟去殼,放入米醋中浸泡,食蛋,每次1個,每日2次。
②核桃肉1枚,白果仁10克(炒去殼),生姜3片,水煎服。
③生姜汁適量,南杏仁15克,核桃肉30克,搗爛加蜂蜜適量,燉服。
④吳茱萸糊:吳茱萸10克,研細粉,醋調為糊,貼敷雙涌泉穴,48小時取下。
⑤冰糖白果:白果仁10克(炒去殼),冰糖5克,共搗碎,開水沖泡,每日1~2次。
家庭常備中成藥:小青龍合劑、固本咳喘片、桂龍咳喘寧等。
2、熱性哮喘:見于體質壯實者或有慢性呼吸道炎癥者。臨床特點:咳嗽哮鳴,呼氣延長, 痰多色黃,口渴咽干,大便干結,或伴有發熱。治宜清肺化痰平喘。酌情選擇以下飲食療法:
①綠茶10克,沸水沖待用。雞蛋2個,煮至蛋熟,去殼,入茶水浸泡1~2小時,食蛋。
②地龍粉:地龍烘干研粉,每次1~3克,每日3次,飯前蜜調吞服。
③杏梨枇杷飲:杏仁10克(去皮尖打碎),大鴨梨1個,枇杷葉(去毛,烤干)10克。先將梨切成塊,與枇杷葉、杏仁同煮,可入少許冰糖調味,去滓代茶飲。
④白果冬瓜子杏仁飲:白果6個,冬瓜子30克,杏仁10克,以水煎熬后,去渣,加入冰糖調勻,1日3次,每次1小杯。
⑤百花膏:鳳凰衣(雞蛋白膜)30個(微炒),麻黃30克,款冬花50克,百合50克。上藥先浸一宿,文火前熬2遍,濾汁,加入煉蜜60克,鮮生姜汁1匙,收成清膏,約500克,分作1周服。 每日2~3次,每次1羹匙,開水調服。
家庭常用中成藥:小兒咳喘口服液、急支糖漿、金振口服液等。
緩解期
這個時期是指兩次哮喘發作之間的間歇期,雖沒有哮喘癥狀,但由于哮喘的反復發作,往往表現出正氣不足的癥候。按患兒體質情況,辨證一般可分為肺虛、脾虛和腎虛三類,但也可呈肺牌兩虛、脾腎兩虛或肺腎兩虛。肺虛者常表現為面白氣短,乏力多汗,易反復感冒,舌苔薄白,脈細無力;脾虛者常見食少便溏,肌肉松軟,面色萎黃,舌淡苔少,脈緩無力;腎虛者可見畏寒肢冷,動則氣短,面色乏華,腰膝酸軟,發育緩慢,體質偏弱,夜尿增多,舌淡苔薄白,或有花剝苔,脈沉細無力。中醫認為這多與肺、脾、腎三臟功能不足有關。原則是扶正固體,通過補益肺、脾、腎三臟,這樣可以減少或控制哮喘的發作。
寒哮 患者平素畏寒怕冷,手足發涼。哮喘發作時無發熱癥狀,咳嗽吐痰多為白色痰液。治宜溫化寒痰、降逆平喘。可取射干、干姜、紫菀、杏仁各10~15克,麻黃、半夏各5~10克,細辛2~3克,甘草10~20克。每日1劑,水煎,分3次口服。
熱哮 患者平素體質壯實,喜吃冷飲,大便干燥。哮喘發作時多有發熱、口渴、咳嗽等癥狀。治宜清熱化痰、降逆平喘。可取石膏10~20克,麻黃、膽南星各5~10克,知母、杏仁、黃芩、川貝各10~15克。每日1劑,水煎,分3次口服。
肺氣虛 患者多表現為怕風、怕涼,稍活動就會出汗或虛喘,面色蒼白,乏力。治宜補養肺氣。可取黃芪20~30克,防風、白術、白芍、杏仁、甘草各10~15克,桂枝、白人參各5~10克。每日1劑,水煎,分3次口服。
脾氣虛 患者平時食欲欠佳,或大便溏泄,每天2~3次,全身倦怠乏力,總覺四肢沉重,有時飲食不當可誘發腹瀉或引起哮喘發作。治宜補脾化痰。可用人參健脾丸,每次1丸,每日3次。或取白人參、半夏、木香各5~10克,茯苓15~20克,白術、陳皮、蘇子、砂仁各10~15克。每日1劑,水煎,分3次口服。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24 歲經常痛經一天,多泰脈血康膠囊
2024-10-28未按時服用逍遙丸,此藥作用及必服原因
2024-10-28康婦軟膏使用多久算一個療程?
2024-10-28老婆懷孕后能吃金雞膠囊嗎,對胎兒有影
2024-10-28如何辨別美卓樂甲潑尼龍的真偽
2024-10-28瘙癢伴少量黃色膿液及宮頸糜爛能否用藥
2024-10-28宮頸糜爛患者能否使用保婦康栓
2024-10-28同房后陰道有灼熱下墜感,檢查白帶能確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