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易引發小兒腦癱 寶寶有這些表現要當心
引起小兒腦性癱瘓的原因目前知道的不下百種,最常見的原因有幾項,分別是是早產、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黃疸等常見新生兒疾病。那么,小兒腦癱是怎么回事?
小兒腦癱的原因可能還有父母親吸煙、酗酒、吸毒,孕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陰道出血、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早期絨毛膜、羊膜及胎盤炎癥、前置胎盤、先兆流產。
還可能與服用避孕藥、治療不孕的藥物、保胎藥等因素有關;高產次,高孕次,有死胎死產史,早產、流產史,雙胎或多胎,胎兒發育遲緩,宮內感染,宮內窘迫,胎盤早剝,胎盤功能不良,妊娠反應重、臍帶繞頸、急產,不恰當助產,產鉗分娩,臀位產,產程長等原因。
早產。由于醫療水平的提高,不少胎齡只有28周、體重在1千克以下的寶寶都得到搶救成活。但是由于胎齡小,胎兒的大腦發育很不成熟,容易出現腦損傷。如果損傷后出現了中樞性運動障礙,就可能形成腦性癱瘓,即小兒腦癱。早產兒腦癱發生率一直居高。因此,做好預防早產工作,能有效預防小兒腦癱。
新生兒窒息。除了早產外,新生兒窒息是造成小兒腦癱的第2位原因,尤其是重度窒息。由于缺氧,新生兒未發育完善的腦部很容易出現腦水腫和顱內出血,致使腦組織損傷。現代研究已經發現重度窒息的患兒在出生前已經存在腦損傷,由于其腦損傷的存在而導致孩子不能很順利地娩出。所以新的觀點認為:胎兒腦損傷導致新生兒窒息,窒息反過來加重新生兒腦損傷。如果在此期不進行干預,那么很可能導致永久性腦損傷,出現人們擔心的腦性癱瘓癥狀。
新生兒黃疸。大部分寶寶出生后都會面臨新生兒黃疸的考驗,許多寶寶順利痊愈,但有些寶寶卻不幸留下后遺癥,嚴重的會導致小兒腦癱。一般存在以下情況應引起注意:黃疸在生后24小時內出現;有重癥黃疸癥狀,即血清膽紅素濃度高于205.2-256.5毫摩爾/升;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黃疸退而復現。新生兒黃疸如果治療不及時,膽紅素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尤其在大腦基底節、視丘下核、尾狀核等部位堆積,就可能導致核黃疸,而出現智力障礙或腦性癱瘓。此外,雙胎、多胎、從事有毒物質工種的孕婦、孕婦居住環境嚴重污染、飲用不合格水等原因均會導致小兒腦癱,孕婦在孕期就必須引起重視,遠離不利于胎兒健康發育的惡劣環境。
清楚了小兒腦癱的情況之后,還要知道這種疾病的具體表現。那么,哪些是小兒腦癱的具體癥狀?
小兒腦癱的癥狀表現一、健康和體力障礙:小兒腦癱患兒的生長發育較正常兒差,重癥更明顯,營養亦較差,身體矮小,常有呼吸障礙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影響健康與體力,成為身心發展的障礙,常有流口水,咀嚼、吞咽、吸吮困難等。
小兒腦癱的癥狀表現二、語言障礙:腦性癱瘓患兒的語言障礙發病率為65%—95%,其中四肢癱患兒發生率較高,往往以吸吮困難、吞咽和咀嚼困難為先導, 表現為發音不清、構語困難、語言表達障礙、甚至失語癥等。由于發聲、構音器官的運動障礙和四肢運動障礙、聽覺障礙、智能和生長環境等原因導致。
小兒腦癱的癥狀表現三、智能、情緒問題。并發智能低下者較多,約占30%,還有多動、情緒不穩、自閉(孤獨傾向)亦多,智商測定困難,加上運動障礙的限制,發育期中生活實踐較少,均影響了神經發育。
小兒腦癱的癥狀表現四、癲癇。伴發癲癇者很多,有的統計高達半數。適當地給予抗癲癇藥物,控制其發作是非常重要的。若癲癇發作不斷,患兒的運動障礙、語言障礙、智力低下會不斷惡化。對于那些具有潛在性癲癇發作的患兒,也要積極地給予抗癲癇治療,防止癲癇的發作。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