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不足或致小兒便秘 便秘多吃五谷雜糧
便秘在我們的生活中十分的普遍,可是近年來小兒便秘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很多家長對此卻非常的困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小兒便秘呢?今天就為各位家長揭開謎底,下面我們一起來分享下常見的造成小兒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吧!
造成小兒便秘的原因主要有下面的五種:
飲食不足
嬰兒進食太少的時候,消化后液體吸收的余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的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干燥。飲食不足時間較久可引起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形成惡性循環,加重便秘。
食物成分不當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堿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物,腸道發酵菌增多,發酵作用增加,產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數多而軟;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則大便潤利。如進食大量鈣化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皂,糞便增多,且易便秘。碳水化物中米粉、面粉類食品較谷類食品易于便秘。小兒偏食,許多小兒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秘。
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秘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學習時間不能隨時排便,上課時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常用瀉劑或灌腸,缺少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如:營養不良、佝僂病、高鈣血癥、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都因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軟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結。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少而便秘,如抗膽堿能藥物、抗酸劑、某些抗驚厥藥、利尿劑以及鐵劑等。
體格與生理的異常
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或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引起便秘。應進行肛門指檢、下部脊柱和會陰部檢查。有的患兒生后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遺傳有關。
精神因素
小兒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秘。
寶寶便秘家長很煩惱,那么寶寶便秘吃什么好呢:
潤腸食品
吃奶的嬰兒便秘之時,可加滑腸食品,如橘子汁、紅棗汁、白菜汁等。
輔食
正在斷奶期內的嬰兒便秘之時,可增加輔食,除了富含營養的蛋類、瘦肉、肝和魚類外,還要增加纖維素較多的蔬菜、水果及粥類,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以及香蕉、梨等。
蜂蜜
民間也有使用蜂蜜通便。其實蜂蜜必須用涼水沖兌才有效,溫熱水無效。但是,專家指出:不宜過早給嬰幼兒喝蜂蜜。這是因為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家長往往不確定孩子是否是過敏體質,是否對某些物質(如海鮮、花粉等)過敏。蜂蜜里含有花粉,如果孩子是過敏體質,給孩子喝蜂蜜就容易造成過敏,甚至引發過敏性皮炎、過敏性哮喘等疾病。因此,最好等孩子大些了,確定孩子不會對花粉過敏后再給孩子服用蜂蜜。
五谷雜糧
大些的孩子便秘時,可增加一些五谷雜糧,如標準粉、薯類、玉米、大麥等,油脂類食物、涼開水也都有助于便秘預防治療。對于4~5個月以上的嬰兒,可適當增加輔食,最好將菠菜、卷心菜、青菜、薺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內同煮,做成各種美味的菜粥給寶寶吃。此外,輔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可促進腸子肌肉張力的恢復,對通便很有幫助。
小兒便秘應該如何預防呢?
應該注意的一點就是家長的正確引導,在嬰兒排便之前發出信號,而且每天在時間上基本的固定,逐漸的使其適應按時的排便;如果小兒不排便,也不可勉強,更不可強制孩子長時間蹲坐便盆。
在飲食方面,應該適當給予一些精制食品、蔬菜、紅薯、水果等。
對于經常發生便秘的小兒,除需要訓練排便習慣外,也可給予一些促進腸蠕動和潤腸的藥物,如口服果導片、酚酞等。對較嚴重的習慣性便秘,可選用瓜蔞仁、郁李仁、火麻仁等量,用蜂蜜調制成丸,每丸3克,每日1-2丸。
對于頑固性便秘者,或先天性巨結腸引起的便秘等,應到醫院診治。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24 歲經常痛經一天,多泰脈血康膠囊
2024-10-28未按時服用逍遙丸,此藥作用及必服原因
2024-10-28康婦軟膏使用多久算一個療程?
2024-10-28老婆懷孕后能吃金雞膠囊嗎,對胎兒有影
2024-10-28如何辨別美卓樂甲潑尼龍的真偽
2024-10-28瘙癢伴少量黃色膿液及宮頸糜爛能否用藥
2024-10-28宮頸糜爛患者能否使用保婦康栓
2024-10-28同房后陰道有灼熱下墜感,檢查白帶能確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