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 今年主題是“有愛,有未來”。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中國是世界上早產兒最多的國家之一,僅次于印度。中國近年早產兒出生率約為10%,即每年有200萬左右的早產兒出生。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中國在迎來新一輪生育高峰的同時,由于新生兒基數的變大,再加上拼二胎的高齡孕婦早產發生率更高,預計早產兒的數量還會增加。早產兒要面臨諸多健康問題和挑戰,早產兒仍然是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呼吁世人更多關注早產兒問題,家庭醫生在線編輯兒科頻道特別策劃《關愛早產兒》專題,請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新生兒科主任周偉博士,給大家講講早產兒出院后需要面對的“挑戰”和家長的應對方法。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新生兒科主任周偉博士)
挑戰一:保暖
許多早產兒一出生就會被送進保暖箱。這是為什么呢?周偉主任表示,早產兒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低,對環境溫度、濕度的要求也越高。早產兒的體溫中樞發育不成熟,體表面積大,皮下脂肪少,不能穩定維持正常體溫,很容易隨著環境溫度改變出現體溫變化,容易發生低體溫。合理保暖對于他們尤其重要。住保暖箱有助于早產兒保暖。在適中溫度下,早產兒耗氧、代謝率最低、蒸發散熱量亦最少,從而保持體溫正常。另外,住保暖箱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相對隔離的作用,有助于感染的預防。當然,對于胎齡較大(如35、36周)的早產兒也并非必須住保暖箱。隨著日齡的增加,對環境溫度的要求也會相應降低。出院后的室溫維持在26~28℃比較合適。當然過熱也不好。有些家長生怕寶寶“凍著”給寶寶穿的很多、捂得很嚴,甚至弄出“熱痱”或“發燒”。究竟該“穿”多少?個體差異還比較大,一般來講,如測體溫以36.5~37較適中,或者以肢端溫暖、不出汗、寶寶比較安靜舒適為宜。
挑戰二:合理喂養
一般情況下,早產兒生命體征平穩,不需要呼吸支持,體重達2000g左右并穩定增長,能自主喝奶就可以出院了。但許多早產兒、特別是胎齡較小的早產兒,出院時體重、身長、頭圍等生長指標還沒有達到同月齡足月兒水平或存在“宮外生長遲緩”,需要進行所謂的“追趕性生長”,因而早產兒出院后的喂養仍顯得極其重要。周偉主任表示,無論是早產兒還是足月兒,母乳喂養是最好的。但是早產兒因為要追趕生長,需要的營養成分比足月兒更多,而有研究表明,母乳中含有的營養成分還不能滿足早產兒的需求。周偉主任建議,可以在母乳中添加母乳強化劑,來保證早產兒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如果沒有母乳和母乳強化劑或因為某些原因不能進行母乳喂養,則可采用早產兒配方奶。另外,對于比較小的早產兒,現也主張母乳喂養的同時添加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早產兒配方奶(母乳占2/3到1/2),這樣可能對他的體重生長和體格發育更好一些。怎么判斷孩子吃得夠不夠呢?周偉主任提醒大家,在強調按需喂養的前提下,可以從嬰兒的體重增長來評估,六個月前孩子每個月體重至少要增加0.8-0.9公斤,六個月到一歲孩子每個月至少要長0.7-0.8公斤,才是正常的。此外,早產兒容易發生維生素A、D和鐵的缺乏,家長應該根據醫院檢查的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酌情給孩子補鐵和維生素。
還有一點特別要注意的是,早產兒容易發生胃食管反流即所謂的“溢奶”,甚至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喂養時要小心,如常有吐奶現象,則應少量多餐、喂后多抱一會,睡覺時頭和肩部可適當墊高一些。如這些措施不起作用,得找醫生看看,必要時可能得采用藥物干預。
挑戰三:預防感染
早產兒出院后再次入院最常見的原因還是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或全身感染。這主要是因為早產兒的免疫功能發育不完善,抵抗力比較低下,容易感染。要注意室內清潔衛生、通風,盡量避免與有感染的人接觸。另外,早產兒皮膚、粘膜柔嫩,容易損傷繼發感染。要采用刺激性小的洗浴和護膚用品;及時給寶寶更換尿布,最好選擇透氣一點的尿布,防止尿布皮炎。
挑戰四:細心觀察和隨訪
早產兒出院后,父母也不能掉以輕心。早產兒容易發生生長發育障礙,聽力視力損失,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并發癥。周偉主任提醒,早產兒出院后要特別警惕以下問題:①喂養不當導致的胃食管反流,可能導致嬰兒窒息或者引起肺炎;②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感染;③警惕早產兒腦病,早產兒腦病的后遺表現如腦癱、癲癇;④貧血,早產兒生理性的貧血問題要比足月兒要多,而且程度更嚴重,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⑤早產兒也容易發生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俗稱“缺鈣”)和代謝性骨病等。
家長如何發現這些問題呢?周偉主任說,日常中除了要注意喂養問題外,還要密切留意寶寶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如果孩子吸吮有力,也能哭得很大聲,精神狀態比較好較活潑,體重增長滿意,一般不會有什么大問題;但如果寶寶吃得少或不想吃、沒有精神、經常哭鬧、大便不正常,跟其他孩子比起來有點“呆笨”,家長就應該盡早帶寶寶到醫院檢查。當然,最好還是應該根據出院時醫生的囑托定期到醫院隨訪。
周偉主任表示,早產兒出院后定期隨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營養支持及指導;生長發育監測;早期合并癥的后期管理;神經系統發育評估及早期干預;常見合并癥的常規篩查(如聽力、眼底檢查等);預防接種。早期一些小的問題,家長不一定察覺或意識到。如果隨訪發現問題,就能盡早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對孩子的生長發育都是有好處的。隨訪時間根據早產兒具體情況個體化調整,一般出院后1-2周內首次隨診,校正年齡6個月內每月一次,校正年齡7-12月內每2月一次,建議隨訪到至少2歲。
早產兒要在生后一年內完成追趕性生長,也就是說最遲一歲時達到同齡足月兒水平。當然,胎齡比較大的早產兒,可以更早一些追上同齡足月兒水平。早產兒的語言發展、動作發育會比正常月齡出生的孩子要晚。但早產兒如果沒有合并腦損傷或其他一些疾病(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遺傳代謝病、先天畸形等),按矯正月齡來比較,其語言發展、動作發育跟同月齡的足月兒不會有明顯差別。周偉主任建議,家長可以適當給孩子做些語言、動作的訓練,有促進作用;嬰兒撫觸對孩子的智能、神經系統發育、消化功能發育等方面都有幫助。
相關知識:
“早產兒”究竟多小算最小?
所謂十月懷胎,指的是40周的孕期(按28天計1個月);若寶寶在未滿37周的孕期就降生的,醫學上稱為早產兒。早產兒體重多低于2500克,其中出生體重在1000-1499克之間的早產兒稱為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小于1000克者稱為超低出生體重兒。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新生兒科的周偉主任介紹,目前國際上救治成功的最小出生體重早產兒為243.8克,最小胎齡早產兒為21周+6天。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救治成功的最小早產兒為胎齡25周、出生體重600克,現已隨訪3年多生長發育良好。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確實較以往有明顯提高,但早產兒仍然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僅次于肺炎。在我國不同地區、不同醫療機構還存在不小差距。早產兒的管理仍然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早產兒發生率逐年上升跟什么有關?
有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年降生的2000萬新生寶貝中,早產兒占到10%左右,即200萬左右這樣一個龐大的數字。早產兒這么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新生兒科的周偉主任指出,首先,生育年齡延后,高齡孕婦合并妊娠并發癥幾率大,這可能讓寶寶提早出生;今年由于二胎政策的實施,生育高峰的到來使新生兒整體出生率上升以及高齡孕婦的增加,早產兒的發生較往年有較明顯增多; 其次,工作、生活壓力和強度的增加,也會增加早產的發生;再者,生活不規律和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怎么預防早產?
導致早產的原因有很多,如多胎妊娠、感染、糖尿病、高血壓等,因此懷孕后定期到醫院進行孕期檢查很重要。另外,周偉主任建議,孕婦也要做好自身的生活管理:孕婦應該有一個好的生活狀態,保持合理、充足的睡眠,減少勞動和工作的強度,避免過度勞累;其次消除緊張情緒,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注意保持開朗輕松的心境;還有孕期注意合理、充分的營養;積極治療一些慢性病(如心臟病、腎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和妊娠合并癥,積極防治細菌性、霉菌性陰道炎等都有助于防止早產。
指導專家: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新生兒科主任 周偉
(你想每天都收到三甲醫院兒科專家指導的權威育兒科普嗎?長按上圖,掃碼)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黃婉雯 通訊員:易靈敏)
坐月子能用電子產品嗎?坐月子能上網嗎?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子產品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了。分娩結束的月子期間是新媽媽恢復身體的階段,在……詳細>>
想懷孕首先要呵護好卵子,健康的卵子讓你懷孕更輕松。詳細>>
家里孩子從開始長牙齒的時候起,家長們就必須注意孩子牙齒的健康情況,因為寶寶牙齒張不好。輕則影響孩子形象,重則引起健康問題耽誤孩子終生!那……詳細>>
嬰兒乳牙一般在6、7月開始成對萌出,并按一定次序萌出。萌出的次序為:乳中切牙→乳側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下頜牙常早于上頜……詳細>>
近日,德國一位三歲小女孩挑戰高空滑翔傘的新聞驚呆了一片人。很多年輕父母想讓自己的孩子從小接受鍛煉,除了讓孩子能有個健壯的身體,也為培養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