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是一種與妊娠有關的疾病,多發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膚瘙癢和黃疸為特征,故曾有“妊娠瘙癢癥”和“妊娠特發性黃疸”之稱。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病因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可能與妊娠后體內雌激素代謝失調有關。妊娠后,孕婦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造成某些孕婦肝細胞內酶的異常,導致膽鹽代謝能力的改變,造成肝內膽汁淤積。
當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時,就可出現黃疸。又由于膽鹽存積于皮下,刺激感覺神經末梢,就產生了瘙癢癥狀。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有家族性的特點,常常母女或姐妹都會發病。國內發生率約為2%~4%。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對孕婦無明顯危害,也不會遺留慢性肝臟病損,瘙癢和黃疸通常于產后1~2周可自行消退。
部分產婦可因腸道內膽汁酸減少,影響維生素K的吸收,引起某些凝血因子合成減少,發生產后出血。主要危害在于對圍產兒的不良影響。膽酸可以刺激子宮及蛻膜釋放前列腺素,過早激發子宮收縮,引起早產。資料顯示,引起的早產發生率約為36%。由于膽酸的影響還可引起胎盤絨毛間隙體積減少、滋養細胞水腫等病理改變,造成母兒間氧和營養物質交換的障礙,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宮內缺氧,甚至可發生胎死宮內的嚴重后果。
胎兒的宮內死亡常常是突然發生的,難以預測。圍產兒的死亡率約為正常妊娠者的6~10倍。由于本病對圍產兒的嚴重危害,已將本病列為高危妊娠,以引起人們對它的重視。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對可疑者應及時作肝功能和血清膽酸的測定。孕婦的血清轉氨酶可輕度或中度升高,上升的幅度約為正常值的2~3倍。
血清膽酸增高是診斷本病的敏感指標,其升高的幅度常可為正常孕婦的10~100倍,而且,血清膽酸的增高比瘙癢、黃疸的發生時間要早,所以,不少醫院常在妊娠28~30周時,常規檢測血清膽酸,作為對肝內膽汁淤積癥的篩查,以便早期撿出本病,及時采取醫治措施。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霉菌性陰道炎致陰道口反復瘙癢如何應對
2024-10-28人流后復查 B 超顯示宮腔積液嚴重嗎
2024-10-28哪里能治好前庭大腺囊腫?
2024-10-28宮頸息肉術前 HPV 檢查陽性值 1
2024-10-28服用白云山消渴丸后多久能懷孕
2024-10-2827 歲男性用少腹逐瘀顆粒對懷小孩有
2024-10-28購買很多金雞膠囊在家保存需注意什么
2024-10-28太太哺乳期,丈夫能吃萘哌地爾片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