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七種常見皮膚現象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由于自身的生理原因,皮膚會出現很多“癥狀”,其實大多數皮膚現象都是正常的,只要注意護理,精心呵護,都會自動便好的。
嬰兒的七種常見皮膚現象:
1、皮膚變黃寶貝出生后2-3天,會出現皮膚淡黃色、眼白微黃、尿色稍黃但不染黃尿布的現象,但是寶貝吃奶有力、四肢活動好、哭聲響亮,到了出生后7-9天,皮膚黃色會逐漸消退。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叫做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如有異常,就可能是其他類型的黃疸,應該及時治療。
2、脫皮現象剛出生的寶寶,皮膚最表面的角質層是薄薄的,表皮和真皮之間的連接也不很緊密。因此,他們的腳踝、腳底和手腕部等部位,常常會皮膚發干、粗糙,并發生脫皮。一般來講,這種現象在出生后一周時最嚴重,隨后便會逐漸減輕。寶貝出現脫皮時,切不可用毛巾或手用力搓皮屑。應該讓這些皮屑自然脫落。
3、皮膚附著乳白色物寶寶出生的時候,皮膚上會帶著一層薄薄的乳白色油狀物。其實,這層薄薄的油狀物是胎脂,它是由皮脂腺的分泌物和脫落的表皮細胞形成。胎兒在媽咪體內時,胎脂可保護他們的皮膚不受羊水浸潤。當寶貝出生后,胎脂不僅保護皮膚,如果環境溫度低還可減少寶貝身體熱量向四周發散,保持體溫恒定。
4、皮膚呈大理石花紋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皮膚深處分布著很多細小的血管叢,用來調節溫度變化。因此,這些血管網對溫度是非常敏感的。當環境溫度降低時,血管叢收縮,管腔變小,血流變緩慢,使一些血液滯留在表淺的靜脈血管叢中。由于靜脈血中的氧含量較低,所以血液的顏色發暗、發藍。由于小寶貝的皮膚非常薄。
5、皮膚出現紅斑寶貝剛出生時,皮膚表面的角質層還沒有完全形成,真皮較薄,纖維組織少,毛細血管網發育良好。因此,一些輕微刺激,如衣物、藥物等都常常會使寶貝的皮膚發生充血,出現為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多形紅斑。不過,這些紅斑大多在寶貝的頭部、面部、軀干和四肢等部位,并不一定會讓寶貝感到很不舒服。
6、皮膚出現色素斑寶貝的皮膚上出現了色素樣斑塊,媽咪會很著急。其實這是胎記。色素斑是皮膚深層色素細胞堆積形成的色素斑,時常出現在小屁屁和腰部之間;或在骶尾部和背部。外觀為青色或藍灰色、藍綠色斑,斑塊可能只有一大片,也可能有好幾塊,形狀不定、不規則,東方人大部分在剛出生說都會有這種色素斑。
7、皮膚有點點血點剛出生的寶貝,有時在突然猛烈大哭,或在分娩時發生缺氧窒息,或是胎頭在娩出時受到摩擦,都有可能使皮膚上突然出現一些出血點。這種現象與血液病并沒關系,是血管壁的滲透性增加、外力壓迫毛細血管破裂所引起的皮下少量出血。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24 歲經常痛經一天,多泰脈血康膠囊
2024-10-28未按時服用逍遙丸,此藥作用及必服原因
2024-10-28康婦軟膏使用多久算一個療程?
2024-10-28老婆懷孕后能吃金雞膠囊嗎,對胎兒有影
2024-10-28如何辨別美卓樂甲潑尼龍的真偽
2024-10-28瘙癢伴少量黃色膿液及宮頸糜爛能否用藥
2024-10-28宮頸糜爛患者能否使用保婦康栓
2024-10-28同房后陰道有灼熱下墜感,檢查白帶能確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