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嘔吐誘因多
嘔吐是指胃內容物和一部分小腸內容物在消化道內逆行而上,自口腔排出的反射性動作,是消化道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新生兒胃容量小,發育差,呈水平位容易發生嘔吐,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癥狀,新生兒嘔吐可由多種因素造成。
1、先天性巨結腸:腸壁神經節細胞減少或缺如,使遠端無神經節細胞的腸段呈痙攣,狹窄狀,形成功能性腸梗阻,常見部位為乙狀結腸及直腸,占90%以上,主要表現為生后不排胎便,或排出延遲,有低位腸梗阻癥狀:如頻繁嘔吐、全腹脹、腸鳴音亢進。肛門指診可覺出直腸括約肌痙攣和直腸壺腹部的空虛感,并有一縮窄環。指診時可激發排便反射,或用鹽水灌腸也可排出大量糞便和氣體,腹脹及嘔吐可暫時緩解。診斷主要靠鋇灌腸,可見直腸、乙狀結腸遠端狹窄,近端擴張,24小時后再觀察,結腸內仍有較多殘留鋇劑。
2、胃扭轉:生后24小時以后可發生,鋇餐造影可確診,胃大彎位于小彎之上,有雙胃泡,雙液面。采用體位喂養或加米粉增稠奶糊喂養,生后3-4月可自愈。
3、胎糞性便秘:生后不排胎便或排便量過少,有腹脹及嘔吐褐綠色物,有腸型及蠕動波。生理鹽水灌腸有效。
4、幽門痙攣:生后1周內發病,嘔吐間歇性,胃型及胃蠕動波不常見,觸不到痙攣的幽門,阿托品治療有效。
5、賁門食管松馳:奶后平臥時即吐,半臥位或右側臥位即不吐,生后1-2個月可痊愈。
6、咽下綜合征:占新生兒嘔吐1/6,分娩中吞入過多羊水,污染的羊水或產道中的血液和粘液刺激胃粘膜所致,表現為生后即吐,可為血性,開奶后加重,生后1-2天內將吞入液體吐凈后嘔吐消失,用1%碳酸鈉洗胃可治愈。
7、喂養不當:占新生兒嘔吐1/4,由于喂乳次數過頻、乳方多變、牛奶太涼等。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