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慢性腹瀉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腹瀉是一種常見臨床癥狀,并非一種疾病。是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病因較為復雜,病程遷延。
一、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引起的腹瀉與其導致的胃腸道植物神經病變有關。腹瀉呈頑固性、間歇性,發作時間可為幾天至幾周;間歇期可為數周至數月,腹瀉晝夜均可發生,約5%的腹瀉病人同時有脂肪瀉。
2、甲狀腺機能亢進癥:患者由于腸道蠕動快,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現大便頻繁甚至腹瀉,大便一般呈糊狀,含較多未消化食物。
3、尿毒癥:患者消化系統的最早癥狀是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病情加重時可出現厭食,惡心、嘔吐或腹瀉。這些癥狀的發生可能與腸道內細菌的尿素酶將尿素分解為氨,氨刺激胃腸道粘膜引起炎癥和多發性表淺性小潰瘍等有關。
4、系統性紅斑狼瘡:受累可有納差、惡心、嘔吐、腹瀉、腹水、肝大、肝功異常及胰腺炎。
二、肝、膽道、胰腺疾病
1、肝癌:以腹瀉為首發癥狀的肝癌并不少見。肝癌患者的肝臟解毒功能下降,腸黏膜在有害化學物質的刺激下產生腸毒素,促使肥大細胞增殖,釋放組胺,使腸黏膜變性水腫,通透性增加,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致大量水分排入腸腔引些腹瀉。
2、慢性肝炎、肝硬化:容易誤診,需要謹慎對待。但這類病人多不僅出現腹瀉癥狀。
3、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最多見的為食欲不振,其次有惡心、嘔吐,可有腹瀉或便秘甚至黑便,腹瀉常常為脂肪瀉。
三、胃腸道疾病
1、大腸癌:多數發生在中年以后,位于左側結腸者常為環狀生長,伴有排便習慣改變。當腫瘤有糜爛、潰瘍、壞死時,可表現為腹瀉、血便和里急后重,尤其是腫瘤位于直腸者,主要表現為血便、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暢和里急后重。
2、克羅恩病:又稱節段性腸炎,發病年齡主要在20—40歲,起病緩慢,以腹痛、腹瀉開始,逐漸加重,大便稀或水樣,常無膿血。病變腸段的炎癥、蠕動增加及繼發腸道吸收不良是引起腹瀉的主要原因。多為間歇性發作,病程后期呈持續性。
3、潰瘍性結腸炎: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可急可緩,癥狀輕重不等,腹瀉系在炎癥刺激下,腸蠕動增加及腸腔內水、鈉吸收障礙所致。輕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重者排便次數頻繁,糞便多為糊狀,混有黏液、膿血。本病可有結節性紅斑、虹膜睫狀體炎、關節炎等腸道外表現。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