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佝僂病2大主因 中醫如何治療佝僂病
佝僂病是一種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預防小兒佝僂病有什么原則呢?下面我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小兒佝僂病2大主因
1、維生素D攝入量不足:所謂攝入(吃入)的維生素D系指外源性維生素D,均含于食物之中,如每升牛奶中含維生素D3-40國際單位,一個蛋黃含25 國際單位,每公斤肝類含15-50國際單位。實際上這些食物中的維生素D含量往往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如果再加上喂養不當的因素,就很容易造成維生素D的缺乏。
2、紫外線照射不足:內源性維生素D由紫外線照射而來。皮膚的基底層貯存有7-脫氫膽固醇,經日光中紫外線照射后可轉化為膽骨化醇,也就是維生素D3。因此,孩子通過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就可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3。一般日照時間的長短與佝僂病的發病有密切關系,南方日照時間長,佝僂病的發病率低;相反,北方日照時間短佝僂病的發病率就高。此外,如果存在吸收或阻擋陽光中紫外線的因素,也可造成內源性維生素D生成不良,如現代高層建筑的遮擋;空氣污染以及整日閉門不出等。
小兒佝僂病的表現
早期有煩躁愛哭、睡眠不安,在哺乳和睡覺時愛出汗,汗有酸味,并刺激頭皮發癢,于是在枕頭上摩擦而出現后頭部環狀脫發,稱為“枕禿”。
這些癥狀出現在2-3個月的嬰兒,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會逐漸出現骨骼癥狀。4-6個月的小兒,顱骨生長快,會因鈣質沉著少而出現顱骨軟化,用手按壓時猶如像壓在乒乓球上的感覺。8-9個月以后,頭可呈方形或馬鞍狀畸形,骨縫加寬,骨邊緣發軟,囟門較大,至18個月時仍未閉合。出牙晚且順序不規律。相繼出現“串珠肋”(即在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膨大如珠)和“雞鐲”,也可伴有肋骨下緣外翻,腕部及踝部骨骼膨大,形如手、腳鐲。會走后可出現“X”和“O”形腿。此外,患兒腹部膨大,頭發稀疏干枯,動作和智力發育均慢。
中醫治療小兒佝僂病的方法
1、脾虛氣弱治則:健脾補氣。
主方:人參啟脾丸加減。
加減:納呆食少,加砂仁6克(后下)、雞內金10克煩躁少眠,加夜交藤10克、合歡皮10克;大便稀溏,加炮姜炭6克、煨葛根10克。
主方分析:人參啟脾丸為健脾補氣開胃要方。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補氣,山藥、扁豆益氣補脾,陳皮燥濕和中,木香理氣開胃,神曲、麥芽消導開胃。
處方舉例:
黃芪10克、黨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合歡皮10克、牡蠣30克(先煎)、龍骨30克(先煎)、山藥10克、神曲10克、甘草6克。
主治:佝僂病。
2、脾虛肝旺治則:健脾平肝。
主方:益脾鎮驚散加減。
加減:體虛多汗,加五味子6克、牡蠣30克(先煎);睡中驚惕,加蟬衣6克、珍珠母30克(先煎);反復抽搐,加全蝎粉1克(吞)、蜈蚣粉1克(吞)。
主方分析:益脾鎮驚散為健脾補氣,熄風鎮痙的要方。方中人參補益元氣,白術、茯苓健脾助運,朱砂安神鎮驚,鉤藤平肝熄風,燈心草清降心火,甘草調和諸藥。
主治:佝僂病。
處方舉例:
黃芪10克,太子參15克,白術10克,茯神10克,鉤藤10克(后下),蟬衣6克,燈心草2克扎,牡蠣30克(先煎),僵蠶10克,甘草6克。
預防小兒佝僂病的原則
1、 孕母及乳母的飲食應富含維生素D并多曬太陽。
2、小兒出生滿月后應常抱出戶外活動。
3、小兒生后1個月開始補充維生素D,每日400單位。 早產兒出生后2周即應補充維生素D,每日800單位,3個月后減至每日400單位。
4、 由于嬰兒期以乳類喂養為主,每日攝入的鈣量已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不須特殊補鈣。
5、二歲后小兒生長相對減慢,戶外活動增多, 故一般無須補充維生素D。
6、當確定嬰兒患佝僂病, 應當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
(責任編輯:楊雅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