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有2大主因 很多家長并不知情
腹瀉除影響嬰幼兒對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外,還消耗體內儲存的營養物質,損害某些機體組織。下面我們具體看看小兒腹瀉的危害有哪些?
小兒腹瀉的2大主因
體質因素
①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
②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
③嬰兒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腸桿菌抗體滴度以初生至2周歲最低,以后漸升高。因而嬰幼兒易患大腸桿菌腸炎。母乳中大腸桿菌抗體滴度高,特別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腸桿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養兒較少發病,患病也較輕。同理小嬰兒輪狀病毒抗體低,同一集體流行時,小嬰兒罹病多。
④嬰兒體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細胞外液占比例較高,且水分代謝旺盛,調節功能又差,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嬰兒易患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亂,此時腸道分泌型IgA不足,腹瀉后易於遷延。
感染因素
(1)消化道內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因而易發生在人工喂養兒。哺喂時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夠,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其次是由成人帶菌(毒)者的傳染,如病房內暴發細菌性(或病毒性)腸炎后部分醫護人員受染,成為無癥狀腸道帶菌(毒)者,可導致病原傳播。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組織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瀉,常見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膚感染等。腹瀉多不嚴重,年齡越小者越多見。引起腹瀉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腸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另一部分可能是腸道內外均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長期較大量地應用廣譜抗生素如氯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氨芐青霉素、各種頭孢霉素,特別是兩種或以上并用時,除可直接刺激腸道或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腸蠕動增快、葡萄糖吸收減少、雙糖酶活性降低而發生腹瀉外,更嚴重的是可引起腸道菌群紊亂。此時正常的腸道大腸桿菌消失或明顯減少,同時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藥物較難控制的腸炎。
小兒腹瀉的表現
(1)輕型腹瀉:主要是大使次數增多,每日數次至10科次。大使稀,有時有少量水,呈黃色或黃綠色,混有少量粘液。每次量不多,常見白色或淡黃色小塊,系鈣、鎂與脂肪酸化合的皂塊。偶有小量嘔吐或溢乳,食欲減退,體溫正常或偶有低熱。面色稍蒼白,精神尚好,無其他周身癥狀。體重不增或稍降。體液丟失在50ml/kg以下,臨床脫水癥狀不時顯。預后較好,病程約3~7天。在佝僂病或營養不良患兒,腹瀉雖輕,卻常每日3~7次,色黃,常有粘液,有惡臭。大便檢可見少量白細胞。大使性狀和次數不穩定。遷延日久,營養情況越惡化,常繼發泌尿道、中耳或其他部位感染。
(2)重型腹瀉:可由輕型加重而成。每日大便十數次至40次。開始轉為重型時,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呈黃或黃綠色,有腥臭味,呈酸性反應。換尿布不及時者,常腐蝕臀部皮膚,表皮剝脫而發紅。隨病情加重和攝入食物減少,大便臭味減輕,糞塊消失而呈水樣或蛋花湯樣,色變淺,主要成分是腸液和小量粘液,呈堿性反應。大便量增至每次10~30ml,多者可達50ml。鏡下見脂肪滴、游動的細菌、粘液、重癥偶見紅細胞,白細胞可達每高部視野10個左右。患兒食欲低下,常伴嘔吐。多有不規則低熱,重者高熱。體重迅速降低,明顯消瘦。如不及時補液,脫水、酸中毒逐漸加重。少數重癥起急遽,高熱達39~40℃,頻繁地嘔吐、瀉水樣便,迅速出現水和電解質紊亂的癥狀。近十余年來,由於能提早就診,嚴重的重型腹瀉已明顯減少。
小兒腹瀉的危害
(1) 營養不良及維生素缺乏癥:腹瀉病程較長,如禁食時間過久或長期熱量不足,常可引起營養不良和各種維生素缺乏癥。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良可互為因果,往往造成惡性循環,導致不良后果。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癥及角膜軟化癥;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癥。
(2)感染:常見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癤腫、敗血癥、泌尿道感染及靜脈炎等。各種感染可能成為腹瀉的病因,但也有在腹瀉之后,由于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繼發感染。遷延性腹瀉或原有營養不良病兒,容易并發真菌感染,如鵝口瘡、真菌性腸炎,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重型腹瀉可能出現黃疸,常見于營養不良及重癥敗血癥病兒,預后不良,故中毒性肝炎是腹瀉的嚴重并發癥之一。
(4)其他:如急性腎功能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腦病等,如處理不當還可發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鉀、中毒性腸麻痹、腸出血、腸套疊等,偶可見腸穿孔和腹膜炎。
小兒腹瀉治療方法
1、將淮山藥研粉,每日3—9克,以開水調成奶糕樣服用,一天3—4次,適用于脾虛瀉;
2、紅靈丹,每次0.3克,一天3次吞服,或者扁豆花30克水煮服,每日3次,適用于濕熱瀉;
另外,也可以配合針灸療法,先取足三里、陰陵泉,后針氣海和中脘;如瀉泄不止者,可加刺止瀉穴和艾條灸神闕穴,嘔吐者加針內關。
(責任編輯:黃婉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